一、簡述日本傳統音樂體裁?
日本的民族音樂系統稱為邦樂,它的種類和體裁繁多。都市傳統音樂是近代日本音樂的主流,我們在觀看日本電影和電視劇時常常會聽到一種具有獨特東洋韻味的音樂,它們的旋律多數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傳統音樂.我國和日本在兩千多年以前就開始音樂文化的交流,我國在隋唐傳入日本的樂器及曲譜同樣對日本形成很大的影響,其中最有影響的應該算箏和琴。
二、簡述拉索音樂成就?
他的作品有2000首以上。他的大型彌撒曲有57首(多數無伴奏),大多采用民間曲調,富于戲劇性,色彩華麗濃郁。同時寫有經文歌1200余首,其中516首編入歌集《音樂巨著》。又創作為數甚多的世俗音樂如牧歌、村歌、法國歌謠曲、德國歌曲,鮮明地表現出世態風俗的場景。
他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音調,運用音量層次和音色的變化,形成一定的造型效果(如最受聽眾歡迎的《回聲》)。
他的法國歌謠曲、意大利村歌、德國歌曲等都極富民族色彩。
三、簡述東南亞傳統音樂特點?
東南亞音樂最早受到中國和印度文化的影響,后來一些國家受伊斯蘭和后周文化的而影響。
泰國、印尼的古典音樂部分采用七聲音階。大型的敲擊樂隊是東南亞音樂的特點之一。
印尼音樂中歷史最悠久,最有特點,并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卻是甘美蘭。
甘美蘭音樂大都采用有半音和無半音的兩種五聲音階,但它的律制(即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與12平均律不同,有點接近五平均律,初聽時不很習慣。
演奏甘美蘭時還要遵循一種稱為帕臺特的調式,它與印度的拉格相類似,表現不同的情緒要采用不同的帕臺特。甘美蘭樂隊中還有少量的歌唱家。
四、印度傳統工業特點?
集中程度高 呈點狀分布 主要布局類型是煤鐵復合體型和臨海型以及新興的“臨路型”。
印度的傳統工業分布接近資源、原料地。例如鋼鐵工業分布于東北度鐵礦附近;棉紡織工業接近西部棉花產地,麻紡織工業接近東部黃麻產地。
五、印度傳統圖案寓意?
印度傳統圖案:“印度人牽象”、“蒙人馭虎”這一對圖案和“吉祥八寶”、“和睦四瑞”、“十相自在”等同屬藏族同胞傳統吉祥圖案。
但“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并不是很常見,在舊時,這一對圖案多出現在寺廟大殿及大活佛昂欠(府邸)的走廊墻壁。一般世俗家庭建筑內出現的比較少,這可能涉及到這兩幅圖案的“使用權限”。但近年以來,筆者在藏區游歷,發現這兩幅裝飾畫在新修的酒店、賓館和一些大型的餐廳時有出現,這應該是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繼承發展。
六、印度傳統舞蹈歌曲?
1.《大篷車》插曲 印度影片《大篷車》插曲,一代人回憶 《大篷車》插曲《你家在哪里》
2.《流浪者》插曲 《流浪者》兩首插曲,原唱90歲歌聲依然動人
3.《Aankhein Khuli》 人氣上億印度情歌《Aankhein Khuli》
4.《Sharara》 超好聽印度歌曲《Sharara》
七、印度音樂特點?
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哦~~具體特點就看它的電影里面所要表達的情節是什么,如果情節緊張則音樂急促。若是情節歡快,則音樂輕松哈,沒有特定的模式。倒是印度電影有個特點那就是“群舞”這樣很能拉動氣氛,也成了印度獨有的風格,一般印度當紅明星都懂歌舞。當然多數是在歡樂的時候才有。歌曲一般不是本人演唱,只是對口型的。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呢,不是印度的本土電影哈,是英國導演執導的,根據印度謀篇小說改編而來,里面的語言也是英語,小孩子不會英語才講的本地語言。歌曲風格隨情節而定哈~
希望能幫到你~
八、印度的傳統節日?
印度節日大全
1.灑紅節
公歷2、3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2015年在3月6日。此節源于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大致在公歷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于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又稱霍利節holi,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代表著色彩單調的冬天終于結束,并預示著春天土地的豐饒。
關于灑紅節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惡國王,強迫臣民尊他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卻依然堅持對毗濕奴的信仰。國王為此讓他的妹妹、不怕火燒的霍利嘉(HOLIKA)抱著普拉拉德跳進火堆之中,妄圖除掉小王子。然而事與愿違,霍利嘉被燒為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毗濕奴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撒紅顏色的。
因此,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涂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涂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幸免。入夜后,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征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2.排燈節/燈節
印度的燈節每年在氣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間慶祝,即印歷8月見不到月亮之后的第15天。這時候使人窒息的盛暑消退,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就要來臨。商人們都習慣在這天更換新賬本,以求開市大吉,財源茂盛。因此,一些印度人把燈節說成是他們的新年。燈節慶祝活動長達半個月之久。
在此期間,各公園、廟宇、商業中心,廣場布置得像御苑仙境一般,文藝節目也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公園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隊隊頭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色閃光服裝的樂隊,盤腿坐在臨時塔起的小樓上,吹奏著悠揚的樂曲。到處是出售燈籠蠟燭、焰火鞭炮、節日禮品的攤頭。各地方風味小吃的攤販們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園內還有算命先生和巫師搭起的帳篷。各種文藝節目,如:舞蹈、騎象、玩蛇、耍狗熊和游戲,使人目不暇接。每晚定時放三次焰火,焰火綁在幾根高桿上,點燃一根,火花便穿梭放射,其他桿上的焰火也騰空而起,現出滿天瑰麗的彩花。
3.十勝節
十勝節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根據印度歷法,十勝節是從頞濕縛庫閣月的第一天開始,一連慶祝10天。一般是在公歷9、10月間。十勝節來源于史詩《羅摩衍那》,具有幾千年的傳統。該節日是慶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首魔王羅波那大戰10日,并最后大獲全勝,故稱“十勝節”。
十勝節期間,印度各地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不管是地處偏遠的鄉下,還是車水馬龍的都市,到處都群情鼎沸、熱鬧非凡。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慶祝活動更是規模宏大而隆重。“十勝節”的前9天,各地搭臺演戲,從羅摩降生開始,一直演到羅摩最后徹底戰勝羅波那。這種活動被稱之為“羅摩里拉”。“羅摩里拉”一般都是在露天舉行。
4.佩鐲節
在每年8月間月亮最圓的那天舉行。節日中印度婦女不分宗教和種族,把絲線織成的繩子和花朵,系在自己兄弟的手腕上,表示請求他們的幫助、保護和友情。據印度神話傳說,在古代,許多神被魔鬼從天上起了下來,他們用一根繩子作信號,互相傳迅,暗示大家聯合起來同魔鬼戰斗,結果趕走了魔鬼。最初僅是印度教徒在印度各地慶祝這個節日,約400多年前穆斯林教的胡馬云國王接到了細繩,不問宗教的區別出兵援救了拉賈斯坦一個信仰印度教的女王。從此該節日成為各教派和種族共同慶祝的節日。
佩鐲節也叫“拉克夏·本坦”節,一般在7、8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二相傳在古代,因陀羅神在決戰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系了一個綢帶做的護符,叫“拉克夏”。因陀羅神戴著它最后大獲全勝。所以,每逢過節,姐妹要給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們一生平安。不過,這種“拉克夏”現在變成了綢帶、紅線或是手鐲。做兄弟的當然也不能只受惠,不出力,他們也會向姐妹們保證,他們將終生保護她們。
5.南印度豐收節
豐收節,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歷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游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6.北印度的豐收節
豐收節是印度北方農業產區人民每年4月間舉行的傳統節日。
7.沙漠節
每年的二三月期間,杰伊瑟爾梅爾就會舉行一個為期三天的慶典節日,叫做沙漠節慶典。為期3天的活動將通過各種文體形式向人們展示杰伊瑟爾梅爾光輝的歷史和多彩的文化。
8.印度獨立日
8月15日,是印度全國性節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過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獲得了獨立。獨立節這一天,印度總理要在德里的紅堡上升起三色國旗,發表講話,總統要向全國人民致辭祝賀獨立節。
九、印度有什么傳統游戲?
Lagori游戲是印度傳統的游戲,類似于中國丟沙袋這類的游戲,玩家可以從游戲中找回童年的感覺。Lagori或Lagoori是一個游戲最初是從卡納塔克邦,發揮兩隊在無限領域。一位委員一隊(求職者)拋出一個軟球在一堆石頭敲他們。然后,求職者試圖恢復一堆石頭,而反對的隊(打者)在他們拋出的球。
如果球觸動導引頭,他出來和他的團隊繼續沒有他。但一個團隊成員可以隨時維護自己通過觸摸對面隊員前將球擊中了他。
這些額外的規則使游戲更加有趣。
十、印度小朋友傳統游戲?
柯柯,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一種古老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