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和湖北以前叫什么名字?
謝邀
湖北和湖南,人杰地靈,在我們歷史上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尤其到了近代以來,歷史地位突顯。清朝末年,湘軍橫行天下,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被譽為晚期三大名臣。辛亥革命,湖北武昌首義,撼動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共和國開國人物湖北湖南居多。
一,湖南。湖南位于洞庭湖以南。在湖南境內,發現了四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址,證明人類在湖南生存的歷史很久遠。一萬年前有種植稻谷跡象。五千年期湖南先民開始定居生活。原始社會稱之為三苗、百濮、揚越。
在夏、商、西周時期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之地,稱之為蒼梧、洞庭二郡;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推行郡縣制,在湖南設黔中和長沙兩郡;西漢初年,稱之為長沙國,漢武帝之時改為荊州刺史統轄范圍;三國時,屬吳國荊州,設荊州五郡;西晉時又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和江州;南北朝時代,南朝將其分屬為荊州、湘州和沅州;隋滅陳之后,天下終歸一統,隋文帝在湖南設八郡;唐代宗時期,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行政區劃上有“湖南”一詞,后期雖幾經變更,但“湖南”之名流傳至今。
二、湖北。位于洞庭湖以北,長江中游。湖北歷史悠久,早在夏朝之時,文化影響已達江漢地區。西周時期,湖北境內出現了許多小國,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歸于楚國。
秦始皇時期,湖北大部屬于南郡,西北、西南各分屬于漢中、南陽、長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縣。西漢時期,湖北大部屬荊州刺史管轄。東漢時期又在湖北設五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最大的亂世,湖北作為天下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郡縣增多,變更頻繁,建制絮亂。
隋大一統之后,今湖北除西北一隅外,大部分由荊州統領。隋開皇九年,江夏郡改名為鄂州,這也是如今湖北“鄂”簡稱的由來。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后又增置十五道。湖北西部為山南東道,東部為淮南道,東南部為江南西道,西南部為黔中道。宋代,在湖北中部設荊湖北路,今湖北之名就由此得來。元代設三個中書省,十一個行中書省,此時湖北也更唐代一樣,被多個行省而分割。明代,湖北屬湖廣行省,在明代,湖南和湖北屬于一個省,稱為湖廣省。清初期也一直沿用明朝的行政區劃建制,康熙年間,湖廣分治,設南北布政使司,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
湖南和湖北在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一家湖南、湖北,從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兩個省的淵源。顧名思義,這兩個省是以湖為界,而這個湖就是洞庭湖。
洞庭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從北宋開始,北宋政府依舊洞庭湖為界,劃分了“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路”是宋代的地方行政代為,地位和今天的省一樣),湖南、湖北之名由此而來。
(北宋時期的“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
而在北宋之前,湖南和湖北曾長期屬于一個行政單位,在兩漢時期,湖南和湖北都同屬于荊州。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圍繞荊州的歸屬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后兩戰都是發生在荊州。除此以外,襄樊之戰、和奇襲荊州之戰也是在荊州爆發的。
鑒于荊州重要的戰略位置,荊州在當時被稱之為“天下之腹”。
(東漢時期的荊州)
到了唐朝初年,湖南、湖北被拆分到了“山南道”和“江南道”,此后又分屬于“山南東道”和“江南西道”。
(唐朝初年的湖南湖北分屬于“山南道”和“江南道”)
北宋時期,湖北和湖南繼續分屬于“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但到了明朝,湖南湖北再度合二為一,同屬于湖廣布政司。
(明代的湖廣行省)
到了清代,請初時繼續沿用明制,保留湖廣布政司(簡稱湖廣省)。
清朝初年,四川屢造戰亂導致人口銳減,在清軍平定川地后整個四川僅剩3萬戶人口。為了恢復四川經濟,清廷大量動員湖廣地區民眾遷移到四川,充實當地人口,史稱“湖廣填四川”。“湖廣填四川”和“闖關東”是清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移民運動,大大改變了中國的人口格局。
不過由于湖廣布政司實在太大了,而且人口眾多,作為異族入關的清廷擔心不好控制,于是至康熙三年,清廷將湖廣布政司南北分治。清廷大體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以南為“湖南布政使司”,洞庭湖以北為“湖北布政使司”,至此湖南和湖北兩省徹底分治并延續至今。
(清代的湖南省、湖北省)
二、外省人眼中的湖南是什么樣的?
湖南人和別的省份不太同,打個比方,別的小朋友打架,家長會教育小孩子不要打架,有事告訴老師,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往往很聽話,不會有出格的行為,缺點就是你要指望這些小孩子以后保家衛國,見義勇為基本不太可能。但是湖南教育孩子,小孩子打架,家長第一件事就是打贏沒有?如果有道理打輸了,那就打贏了再回來。這樣教育出來的小孩子往往叛逆,但是有擔當。
正是由于這樣的性格,所以普遍湖南人都比較霸氣和匪氣,湖南人不怕死的也多,湖南人不太喜歡聽規矩,特別是一些不太好的東西,湖南人會拒絕,并且湖南人特別好斗,有外敵的時候湖南人特別抱團,可以說湖南人只要抱團,任何省會都斗不過,但是外敵一走,湖南人喜歡內斗。觀看近代史就知道。
由于以上原因,湖南人在政壇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湖南人太狠抱團好斗,而且喜歡標新立異,不喜歡循規蹈矩。
總之,至少近代史是湖南人編寫,不可否認,而且湖南人在亂世絕對可以平天下。這種霸氣和匪氣是其他省會學不來的。至于說湖南人不好打交道,那是因為他沒有看上你,對你不感冒,如果真的把你當朋友,湖南人大多數都會很義氣,卷起袖子就干,絕對不會打嘴炮。湖南人打不打得過另說,但是打是必須的。
所以我對湖南人特別好感。毛主席家鄉的人不會差。
在我的眼里,湖南是個文化底蘊厚重,岀偉人,岀強人的地方。江河縱橫,山青水秀,是個岀美女的地方。是個盛產茶葉,富饒美麗的魚米之鄉!
三、湖南屬于北方還是南方?
親,湖南屬于南方,秦嶺-淮河以南。無論是從專業知識還是氣候、風土人情來說,也可以看出湖南是南方。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國家關于北方還是南方的劃分是以秦嶺淮河線來劃分的,秦嶺淮河線的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湖南在這條線以南!
從氣候和風土人情來說,以下這幾點也可以看出湖南是南方:
從冬天難得下雪就可以看出湖南屬于南方。前一陣湖南下雪,讓不少人狂歡。秦嶺就象一堵“擋風墻”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湖南的孩紙一到冬天就成了典型的“南方的孩紙”,因為這里難得有下雪,只有南方的孩紙才會盼下雪。正因為湖南處在秦嶺以南,北方的冷空氣被秦嶺擋住了,所以湖南的冬天才難得有下雪的場景。
從柑橘等大自然產物可以看出湖南屬于南方。淮河兩岸不能生長柑橘等亞熱帶指標植物,但是湖南是有名的柑橘產地,湖南石門蜜桔、湘西椪柑、懷化麻陽冰糖橙……早在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就在故里寫下了《桔頌》名篇。
你好,我是老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偉人故里湖南,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老嘉是土生土長的湖南小伙,吃著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喝的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