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其實在最早是不叫佛山的,古稱季華鄉。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季華鄉的塔坡崗上(即今塔坡街)突然異彩四射,鄉里鄰居相互奔走相告這一消息,于是人們便集合聚起來,在塔坡崗上用工具挖掘,最后竟然挖掘出來了三尊銅佛,將佛像搬開后,一股清泉噴涌而出。根據碑文記載,得知東晉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賓國(現克什米爾)的三藏法師達毗耶舍帶了二尊銅像來到季華鄉,在塔坡崗上修建寺廟,以用來傳佛教。三藏法師后來回國后,隨著時間推移,寺廟年久失修,后來倒塌,掩埋了銅像,這就是后來鄉鄰挖出來的銅像 。鄉里鄰居建有如此清澈的泉水,就在此修建了一口水井來取水,并在原來的地方重建了塔坡廟寺,供奉挖出來的這三尊銅佛。因此人們認為這里就是佛家之山,于是就將季華鄉改名成為“佛山” 。
這就是佛山的名字的由來。直到現在,佛山還流傳著一句諺語:“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現在的塔坡廟位于佛山市區的京果街1號。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