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響啤酒行業發展的因素
第一:5大巨頭開始提價。提價表現在大家對原有產品整體性的提價,主要發生在2018年的年初這個階段。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包括青島、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個企業都在不斷的推出新的高端產品。
百威從全世界拿到中國來了20多個高端品牌。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羅納、美國的一些經典啤酒品牌鵝島等,還代理了韓國的蘭賣、日本的三寶樂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過勇闖天涯的升級版,還有黑石系列、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產品。
同時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換方式,把喜力中國的業務拿到了自己的報表之內,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結構。
青島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奧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產品。
第三:巨頭品牌在國內開始進行產能優化。產能優化的集中表現是關閉一些小亂差的工廠。雪花啤酒關閉了20~30家工廠,青島啤酒也關閉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過程中,已經關掉了十幾家的落后產能。這種關閉對行業來說不是利空,而是一種優化產能的利好。
巨頭企業在一邊關閉工廠的同時,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廠。一般關停的工廠都在5萬噸之下或者10萬噸之下,新建的工廠大概都在百萬噸級。這種大規模的現代化工廠,更能夠體現成本和效率上的優勢。
(三)
啤酒行業還有一個重要板塊就是進口啤酒。
進口啤酒從2011年的6.7萬噸一路增長到2018年達到了80萬噸,用了8年的時間增長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時候,進口啤酒里邊的主力軍是德國啤酒,大概占據了50%。從2015年開始,進口啤酒發生了格局上的變化,德國啤酒統治地位開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主要體現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羅娜,還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還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從2018年到2019年看,進口啤酒開始發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兩個主要原因是:第一巨頭品牌開始嘗試國產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開始了國產化。第二個因素是進口啤酒不像進口紅酒,因為進口啤酒有著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藝原料,包括設備,它的通用性比較強,進口紅酒它受制于原料和產地的因素,所以是進口紅酒在中國可以占到統治地位。但是進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藝、設備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強,所以有著天然的瓶頸和天花板。
目前來看進口啤酒的占據行業大概3%的份額,這一點位已經開始成為天花板。
但是進口啤酒有幾個特點:
第一全部是高端產品,因為它受制于運輸等成本環節的制約,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產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產品。特色產品就是與國內的主流品牌有差異的產品。
正是這兩點幫助進口啤酒打開了中國消費市場,也讓消費者接觸到了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顏色、花色的啤酒。進口啤酒教育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不再單一的去消費一個口味的產品。再是讓消費者認知到啤酒消費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就培育了兩塊市場,第1塊就是國內啤酒的跟隨,包括青島、雪花、燕京等國內企業開始在產品研發上去靠近進口啤酒。
舉個例子講,在2014年之前,國內品牌很少去做白啤這個品類,但是到今天我們發現所有的巨頭品牌都開始推白啤這個產品。
跟進和模仿,也幫助國內的品牌實現了產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讓消費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場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四)
與此同時,也推升了精釀啤酒這個模塊。目前來看,精釀啤酒的總規模并不大,總產量的占比大概不超過1%。
但是品牌眾多,在精釀啤酒領域里邊玩家非常多。國內統計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釀啤酒企業。
目前,精釀啤酒領域非常活躍。自2010年左右,一幫受國外留學經歷,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群回到國內,從“因為喜歡所以熱愛”的角度開始,從發燒友的身份開始探索精釀啤酒,到2019年,國內的5大巨頭也全部進入了精釀這個行業領域。
精啤在產品研發上推出的IPA,包括皮爾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產品。在精釀品類里邊,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經在廣西和福建建立了專門的精釀啤酒生產線,百威啤酒在武漢專門建設了一條國內比較先進的精釀啤酒車間。
關于精釀啤酒定義和標準這兩年一直有著爭議,現在來看主流的聲音還是按照美國BA的標準去定義的,也就是包括從規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嚴格的定義。美國精釀它強調的是獨立自主,同時他也強調了小而美的角度。認證機構就是美國的精釀協會--BA。只有加入了這個機構或者是受到機構認證的企業生產的啤酒在美國才叫精釀啤酒。但是在中國還沒有這么一個權威機構,或者是由這么大的一個團體去認證,或者去鑒定哪個品牌是精釀啤酒。出現了國內無論大小啤酒企業都在做精釀,也沒有人說哪一個產品是精釀哪一個產品不是精釀。
如果區別一下中國和美國的精釀市場的話,美國是協會的認證制,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幾年,在沒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團體或者協會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國是認證制,中國是認可制。
當然,在這種中國式的認可制背景之下,也會有一些魚龍混雜。就是說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品牌都能夠用精釀啤酒通用品牌,因為沒有人來說不可以用,這會產生意外的影響。會出現各個企業都在努力去做產品的研發,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去應對市場的多元化。
(五)
從現在的信息和數據來看,我感覺未來一兩年之內的中國啤酒行業會發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去轉移:過去中國啤酒市場的爭奪充滿著資本的味道。也就說大家為了爭奪份額,一方面進行快速收購,同時也進行著激烈的價格戰。行業內,甚至民間也經常說,啤酒賤如水,我覺得這句話是對應過去特定時期的標簽,但是未來會發生變化。
目前資本收購的窗口期已經關閉了,沒有可以收購的標的了,五大巨頭已經占據了83%的份額。大魚吃小魚時代已經過去了,既然份額的穩定性已經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搶份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不約而同的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國啤酒短期之內行業格局的變化不會太大:因為5大巨頭里邊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國資,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資。目前為止這兩支隊伍之間的格局變化都不會太大,行業格局趨于穩定。
第三未來在向中高端轉移的同時,市場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頭部市場的高度碎片化表現在用單一品牌或者單一的品種、品類去統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時候,已經不太可能了,因為頭部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和多變化已經開始,企業很難用一個單一品牌或單一品類去應付。
第四強者更強,尾部更大:所謂的強者更強,巨頭品牌的體量、巨頭品牌的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大,但是會很溫和的前進。也會形成大量的小眾品牌群,包括像精釀啤酒或者是以進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眾品牌群。未來不排除中國市場會有上萬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釀啤酒企業。
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啤酒行業已經解除了行業限制,也已經把行業準入的門檻拉低了。未來不排除從尾部角度誕生更多的小眾品牌,這些小眾品牌會依托某一個城市甚至某一個或幾個社區。
2. 影響啤酒生產的主導因素
主要是啤酒飲料里加入了氣(二氧化碳)有一定壓力,如果啤酒瓶不是很堅固,里面的壓力就會釋放出來引起爆炸。
普通啤酒瓶質量不過關也是重要因素。從消費者投訴反映的情況來看,啤酒瓶爆炸事故都集中在普通啤酒瓶,精裝啤酒很少發生爆炸。原因是一些生產企業為節約成本,購買了質次價低的B瓶。
運輸、貯藏方式不合理也是一大原因。一些啤酒生產企業用捆扎式包裝啤酒,導致在啤酒瓶運輸過程中極易發生劇烈碰撞,啤酒瓶的機械強度大大降低,造成隱性裂痕。啤酒貯藏不當,如溫度過高或暴曬,瓶內氣體膨脹、氣壓過高就可能發生爆炸。
啤酒降溫速度過快,溫差驟變,引起瓶體抗壓力下降,加上不小心碰撞,同樣容易導致爆炸。
擴展資料:
理化性能
1、內耐壓力按GB 4546的規定進行。
2、抗熱震性按GB 4547的規定進行。
3、內應力按GB 4545的規定進行。
4、內表面耐水侵蝕性按GB 4548的規定進行。
5、抗沖擊按GB 6552的規定進行。試驗時沖擊點位于瓶身中部。
產品交接驗收應按GB 2828中關于逐批檢查二次抽樣方案的規定,訂貨方有權按本標準對產品質量進行驗收。如有其他情況可按供需雙方合同協議進行驗收。
3. 影響啤酒行業發展的因素包括
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制成的。其酒精含量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營養。它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低分子糖、無機鹽和各種酶。這些營養成分人體容易吸收利用。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體內產生大量熱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們稱為“液體面包”。1L12°Bx 的啤酒,可產生3 344kJ 熱量,相當于3~5 個雞蛋或210g面包所產生熱量,一個輕體力勞動者,如果一天能飲用1L 啤酒,即可獲得所需熱量的三分之一。
我國啤酒人均啤酒消費量目前為33.0升/年,雖與捷克、波蘭、德國、奧地利傳統啤酒消費大國差距較大,但也已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我們也應考慮到各國在飲酒習慣上的差異性,在我國大量的飲酒場景中,特別是政商務場合,白酒仍然占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若按照白酒平均酒精含量40%、啤酒平均酒精含量4.2%以實際酒精消費量將白酒換算為啤酒,則我國的人均啤酒消費量已超過100升序,幾乎與德國等啤酒大國相當,已處在非常高的水平,繼續向上提升的空間較為有限。
4. 啤酒行業的發展狀況
啤酒行業現在屬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比如本地的啤酒喝一些外資控股集團公司,所以說是魚龍混雜,本地產品的廣告力度還有銷售渠道都不如外資公司,所以經營管理模式很難受,我們一定要在一起把我們自己的品牌做好,大家覺得怎么樣我說的
5. 啤酒行業的優勢和劣勢
一、小麥芽釀制啤酒的優勢
1.小麥分布廠,產星高,便于采購。
2.小麥芽的溶解度一般較大,麥芽高,表現為小麥芽的粗細粉差偏高、庫爾巴哈值偏高,這就不需要在糖化過程
中加強蛋白質的分解。
3小麥芽β-和聚糖含量高,糖化時添加適量的β-葡聚糖酶有利于降低麥汁的黏度,改善過濾。
4小麥芽淀粉含量高,浸出率高達83%~85%,比大麥芽高3~5個百分點,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5.小麥芽的多酚含量,尤其是花色的含量低,與常規的大麥芽糖化酸相比,延長或過熱的洗糟對漫出皮殼風味物質的危險性較小。
6小麥芽蛋白質含量高,特別是糖蛋白含量較高,其有利于促進啤酒形成極好的泡沫和泡持性。
7.麥芽糖化力高,含有豐富的淀粉酶,特別是α一淀粉酶,所以轉化不成問題;小麥芽酶活力高,糖化力高達400WK以上,特別是富含β-淀粉酶,利于縮短糖化時間,提高麥汁中可發酵糖含量。
二、小麥芽釀制啤酒的劣勢
1.小麥芽為裸麥無皮殼,在糖化過程容易結團,過濾時缺乏松的濾層,難以形成麥汁過濾層,因其有較細阻抑物容易堵塞過濾層,給麥汁過濾帶來困難。
2小麥芽較大麥芽蛋白質含量高(約高2%),而且小麥蛋白組分不同于大麥芽蛋白質組成,小麥蛋白多以高分子形式存在并屬可溶性,小麥芽蛋白質溶解度一般低于大麥芽,這就會給啤酒非生物穩定性適成影響。因而蛋白質中的谷蛋白可引起大量的混濁,造成麥汁混濁,啤酒的非生物穩定性較差。
3.小麥芽一般色度較深,麥汁顏色也深,不利于啤酒外觀。
6. 影響啤酒行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容量大
普通拼裝啤酒的容量都是500ml,而烏蘇啤酒的容量足足有620ml,多出來120ml可不少,一瓶就相當于普通啤酒2聽的量。
2、度數高
酒精度數還高,普通國產啤酒、例如雪花、青島等,酒精度數其實才2.5度,所以很多人都是“隨便拎”,但烏蘇啤酒的度數在4度以上,不僅是容量高,酒精含量還更高。
3、雜醇多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雜醇多,由于釀造工藝和水質問題,烏蘇啤酒里面的雜醇和高級醇有點多,所以容易上頭,越到后來就越難受,后勁很大。而且后來被收購后,還大量用淀粉等代替麥芽,雜醇變得更多,勁就變得更大了。
7. 影響啤酒行業發展的因素有
2020年我國啤酒生產3411萬千升 消量為3826萬千升。
我國是啤酒生產大國,但近年來我國老齡化趨勢加劇,20-39歲消費群體人數減少,疊加產品嚴重同質化的消極影響,我國啤酒產量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底我國啤酒生產3411.1萬千升,同比下降9.4%。
消費量來看,人均消費量的減少是影響啤酒行業產量下降的重要原因,2014-2018年啤酒消費量持續下降,近幾年消費量雖然有所上升,但均在4000萬千升以下,2020年消費量為3826.4萬千升,預計2021年我國啤酒消費量可達3856.6萬千升。
8. 影響啤酒銷售的因素
看你負責的渠道,如果是商超需要去談位置,如果是是便利店,需要談押款和擺放位置,如果是餐飲店,同樣需要談鋪貨和結款方式等因素。
9. 啤酒行業特征
產量持續增長,銷售收入增幅高于產量增幅,行業經濟指標增長,生產成本增高,并購、新建、擴建持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