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剛石的價格
參考價格: 20元/只,這上一個參考價格
二、蛤蜊的批發價是多少?
蛤蜊都是海邊撿的 產季一斤1-1.5元 批發價 0.7-1元
三、蜆殼胃散批發多少錢一盒
在香港有好幾種價錢10元 25元 35元 我買的25
四、老花鏡批發價是多少
更多的消費者覺得花三、五十元買幅眼鏡,誤認為這么便宜的產品利潤不會很高。但事實上,即使這樣的零售價格,其利潤可達200%甚至還要多,這在產業內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雖然市場上出現的平價眼鏡店,對眼鏡的暴利是一個挑戰,在短期內要想消除暴利是不可能的。因為零售價格無論高或低,其生產成本并不會有太多的變化,只是在零售環節,由于不同的區域及其它相關因素,構成不同的價格。 “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是在眼鏡行業內,流傳著的一句連商家都不忌諱的、眾所周知的順口溜。對于眼鏡行業,這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眼鏡架利潤500% 姑且先不用說生產成本,就市場零售價格而言,同樣的品牌價格差異非常大。一副“現代金屬”眼鏡架市場價為58元,但在“眼鏡直通車”超市,價格僅為10元;一副“一米陽光”眼鏡架市場價為250元,該超市價格僅為70元;一副“波士”鈦金眼鏡架市場價為2400元,該超市價格僅為980元。 一位眼鏡銷售商說,市場售價200元的眼鏡,其成本最多超不過10塊錢,完全是一個低成本高暴利的產業。眼鏡零售的平均純利潤率在50%以上。從出廠價格到零售店出售價格,最高毛利潤率可達到400%至500%。從消費者的心理來看,追求的是品牌和價格效應。因此,價格低的眼鏡不一定能夠賣得好。 2005年11月在中國(深圳)國際眼鏡博覽會上,記者發現眼鏡行業的出廠價和零售價有天壤之別,眼鏡行業的“暴利”現象十分驚人。展會工作人員說,一款鈦金屬架眼鏡出廠價為每副60~80元,但最后到了零售店,售價則標到了600元到800元之間。同樣,這些暴利也被中間的流通環節各自截取。 銷售商的暴利最高 一位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說,他們生產的眼鏡在賣給批發商的時候,其利潤遠遠低于他們的銷售利潤,但至少達到50%以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大多數都被經銷商所吞噬。 在上述眼鏡博覽會上,來自溫州的一家參展商展出的都是太陽鏡。參展人員拿出一款很精致的太陽鏡介紹說,這款眼鏡的價格只有22元,但不可能賣給消費者,只是針對經銷商。但到經銷商手里,少則一、二百元,多則數百元。如果眼鏡生產企業能接到某一知名企業的訂單,用同樣的材料和工藝進行加工,該眼鏡就成為名牌產品,其“身價”也立刻拔高,消費者最終以高出數倍的價格才能購買。 一位經銷商說,他們喜歡推薦別人用樹脂鏡片,因為這中間的差價更加可觀。以進口韓國樹脂鏡片為例,最低批發價為25至30元,質量稍好一點的為45至60元,在零售中卻可以賣到300元以上。如果是稍有名氣的樹脂鏡片如依視路、豪雅、蘇拿等,零售價至少可以賣到800元一副,但是進貨價也只在300元左右。 由于眼鏡價格過高,單純以價格來衡量品質顯然不正確,因為這一產業的暴利也受到同行的沖擊,平價眼鏡店對他們是最大的一個沖擊。盡管如此,這一產業的平均利潤還是高于其它產業平均水平的幾倍。 暗訪平價眼鏡店 最便宜的老花鏡只要6元.記者來到平價眼鏡店之時,二位打扮時髦的女士步入了店內。兩人驚奇之余,前前后后共試戴了十幾個品種的眼鏡,最后一口氣每人買了三副。“我們就是沖著價格便宜來的,來之前還到多家眼鏡店轉了一下,沒想到這里的價格比想像中的還要便宜很多。”據該店負責人介紹,開業以來,生意一直較火,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40多副眼鏡。這相當于目前普通一家眼鏡店2至3萬的營業額,而眼鏡直通車的營業額是5000至6000元。特別是第一個周末,一天人流近百人,服務小姐都來不及接待,“有一次一老太太提著菜籃子就買走了三副老花眼鏡。”該負責人樂著說道。不過該負責人還向記者道出了一些讓他為難的隱情,剛開業沒多久,當地就有20多位同行老板來到店里“考察”,很多人都是持觀望的態度,其中不乏有些老板怒言相向,認為眼鏡直通車的平價之風斷了他們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