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冠1698黑啤酒
你好,清朝沒有恬親王,只有怡親王
怡親王——胤祥
生日:1686-11-16
忌日:1730-6-18
民族:滿族
父親:圣祖 仁皇帝 康熙(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出生,順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即位,在位年數61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去世。)
母親:庶紀 章佳氏,即敬敏皇貴紀,與玄燁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
個人經歷: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日生。“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康熙三十七年(1698)從玄燁謁陵,自此出游皆從。康熙末年,諸皇子爭奪皇位斗爭激烈,允祥從不參與其間。
六十一年(1722)玄燁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為怡親王,并命其總理戶部三庫,自此即全力輔佐風根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雍正元年 (1723),賜增護衛,四月命其總理戶部事,請減江南賦稅浮糧,蘇州歲30萬兩,松江l 5萬兩,又減浙江之嘉興、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糧,每歲通計減6l萬兩。
二年(1724)因功增親軍。
三年因其總理戶部事務謹慎忠誠,復加封郡王,任其在諸子中指封,并加俸銀萬兩。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總理京畿 水利營田事務。
四年(1726)疏言興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閘,區分疆畮,經畫溝塍,分直隸諸河為四局。
五年(1727)特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扁額。
七年(1729),因準噶爾部竄擾邊睡,六月,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十月,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去世,時年45歲。詔復其名為胤祥,配享太廟。六月溢號賢,并命將“忠敬誠直 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賢字上。又命入把京師賢良詞。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詔入盛京賢王祠。三十九年(1774)詔以其爵位世襲罔替。
2. 德冠1698黑啤酒包裝上的字是什么
胤讀音為yin,各名字讀音如下:
1、胤禔:禔有兩種讀音:zhī、tí,在這里讀zhī,閻崇年的《細說清朝十二帝》里面有注音。
皇長子,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2、胤礽:礽讀音:réng 礽:福的意思
皇次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燁第二子,母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故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
幼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代為祭祀、監國,頗具令名,康熙帝對皇太子最為重視與寵愛,卻因教子失當、兼之康熙朝后期黨爭紛亂,致太子人格分裂,歷經兩立兩廢,終以幽死禁宮收場,被追封為親王。
3、胤祉:祉讀音:zhǐ 祉:福的意思
皇三子,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誠郡王。翌年九月,以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同時,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
雍正即位后,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后,將胤祉奪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病逝于景山禁所。
4、胤禛:禛讀音:zhēn 禛:吉祥,多用于人名
皇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雍親王。
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5、胤禩:禩讀音:sì 禩:祭祀,禩同祀,為祀異體字
皇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雍正上位后,將其改名為允禩。
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兼理藩院尚書,后轉工部。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后,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初八薨,享年45歲。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并錄入玉牒。
6、胤禟:禟讀音:táng
皇九子,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母宜妃郭絡羅氏。屬于八阿哥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受封固山貝子,封入正藍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臨終以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胤禩集團的希望徹底落空了。從此胤禟開始連遭厄運。
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7、胤?:?讀音:é
皇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8、胤祥:祥讀音:xiáng
皇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胤祥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親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自此即全力輔佐風根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歷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配享太廟,上謚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于謚前。
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9、胤禵:禵讀音:tí 禵:福
皇十四子,又名允禵,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衛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胤禵雖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卻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重要的一員,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歷即位后,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3. 德冠1698黑啤酒大罐多少錢
統治英國的日耳曼血統王朝。1638年,不倫瑞克-卡倫堡-格丁根公國在德意志成立,首府為漢諾威。后改名為漢諾威公國。1692年,被定為選帝侯國,其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1629~1698)娶巴拉丁選帝侯腓特烈之女、英王詹姆斯一世外孫女索菲婭為妻。他們的兒子喬治·路易與呂訥堡公爵的獨生女結婚。1705年兩公國合并稱不倫瑞克-呂訥堡公國,漢諾威王朝的正式名稱應為不倫瑞克-呂訥堡王朝。 1714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女王安妮去世,依1701年的嗣位法,喬治·路易到英國即位稱喬治一世,從而開始英國的漢諾威王朝。 這個王朝的前5個國王喬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和威廉四世都兼領德意志的漢諾威公國。1837年威廉四世死后無子,而按漢諾威的繼承法女子無權繼承王位(1815年維也納會議承認漢諾威為王國),因此,由其弟恩斯特·奧古斯特(1771~1851)繼承漢諾威王國王位,而英王位則由其侄女維多利亞繼承。 維多利亞與來自德國薩克塞-科堡及哥達諸侯國的艾伯特結婚,因此當他們的兒子艾伯特·愛德華在1901年繼位(稱愛德華七世)時,有人稱漢諾威王朝為薩克塞-科堡及哥達王朝。 1910年喬治五世即位。1917年6月,他為了表示與臣民共同反對德國的決心,宣布凡有英國國籍而帶德國貴族封號者一律改封為英國貴族;7月進而宣布放棄自己及家族的一切德國尊號,明文規定王室改姓溫莎,故此后改稱為溫莎王朝。 起源 漢諾威王朝是德國布倫瑞克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稱為不倫瑞克王朝漢諾威分支。漢諾威王朝和布倫瑞克王朝的前身,都是威爾芬王朝,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薩克森及巴伐利亞公爵獅子公爵亨利。而亨利的幼子威廉成為布倫瑞克-呂尼堡公爵(Duke of Brunswick-Lüneburg)。 不倫瑞克王朝呂尼堡分支,經過多年發展后,在1692年成為漢諾威選帝侯國。自此以后,王室人員以國為姓氏,改稱為漢諾威分支,亦即是漢諾威王朝。 漢諾威 漢諾威選帝侯 1692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委任布倫瑞克-呂尼堡公爵為第9位世襲選帝侯,是為漢諾威選帝侯,以增加哈布斯堡王室成員當選皇帝的勝算機會。自此以后,布倫瑞克-呂尼堡公爵及其后代便以封國為姓,改姓漢諾威。 恩斯特·奧古斯特 (Ernst Augustu 1692年-1698年) 喬治一世·路易 (Georg I Louis, 1698年-1727年) 喬治二世·奧古斯特 (Georg II August, 1727年-1760年) 喬治三世 (Georg III, 1760年-1803年) 選帝侯稱號保留至1814年 自1714年起,漢諾威選帝侯開始兼任英王(詳見下文),漢諾威和大不列顛王國以及愛爾蘭結成共主邦聯。 而漢諾威選帝侯國,在1803年被法軍占領,直至1814年拿破侖倒臺后,漢諾威在列強同意下,被升級為王國。 漢諾威國王 1814年10月,維也納會議上決定,為了給予英王在德國事務上的發言權,決定將漢諾威選帝侯國提升為漢諾威王國,并與英國組成共主邦聯。 但這個共主邦聯很快瓦解,當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駕崩后,英國王位傳給了血緣關系較近的肯特郡主維多利亞。但因德意志地區施行撒利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維多利亞三伯父的漢諾威王位傳給了他的五叔坎伯蘭公爵。但此時,普魯士已經開始密謀統一德國的大業。1866年,普奧戰爭期間,普魯士突然派兵占領漢諾威王國,并改編為普魯士的一個省。漢諾威王國滅亡。 喬治三世 (1814年-1820年) 喬治四世(Georg IV, 1820年-1830年) 威廉 (Wilhelm, 1830年-1837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 (Ernst August, 1837年-1851年) 喬治五世 (Georg V, 1851年-1866年) 家族首領 1866年后,漢諾威王室的首領都冠以漢諾威親王的稱號,而在1919年前,漢諾威家族依然持有英國坎伯蘭公爵的爵位。但在1919年3月28日,英王喬治五世因漢諾威王室的親戚,不愿放棄德國國籍,并涉嫌幫助德皇,對付英國,而動用1917削除爵位法,廢除坎伯蘭公爵的稱號。 喬治五世 (1866年-1878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 (Prince Ernst August II, 3rd Duke of Cumberland, 1878年-1923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 (Prince Ernst August III, 1923年-1953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 (Prince Ernest August IV of Hanover, 1953年-1987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 Prince Ernst August V of Hanover, 1987年至今) 他是摩納哥長公主卡洛琳(Princess Caroline of Monaco & Hanover)的現任夫君 英國國王 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后裔被逐離英國。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和安妮陸續繼位,但不幸地二人駕崩后都無存活子嗣可繼承王位。 在安妮女王長子夭折后,英國國會為避免英國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通過1701王位繼承法/1701嗣位法,規定: 若1689權利法案中所規定的繼承人全部無子而亡后,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漢諾威選帝侯夫人蘇菲亞和她的新教后代繼承。 這部法律,令當時在英國王位繼承序列頭50名的王室成員都失去王位繼承權。雖然,法案導致數次因王位爭端而起的沖突,但位于王位繼承序列第52名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George I),最終于1714年繼位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直至1727年駕崩。而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王國于1801年合并,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 喬治一世 (George I, 1714年-1727年) 喬治二世 (George II, 1727年-1760年) 喬治三世 (George III, 1760年-1801年)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君主 喬治三世 (1801年-1820年) 喬治四世(George IV, 1820年-1830年) 威廉四世 (William IV, 1830年-1837年) 維多利亞女王 (Victoria, 1837年-1901年)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后,其長子愛德華繼位,由于愛德華冠父姓,漢諾威王朝的統治正式結束。 大英帝國和印度女皇 參見: 大英帝國 遠在英王亨利八世在位時期,英國就開始實施對外擴張政策。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殖民疆域達致最廣,也曾一度是全球唯一的工業化強權。但英國在法律上一直不是“帝國”,因為英國君主一直僅稱國王/女王,而非皇帝。因此大英帝國一直是一個“非正式帝國”。 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因為她在俄國和德國的親戚,都可以稱為皇帝,而自己的國家比他們的強大多了,也只可稱為女王。女王的其中一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有見及此,便借英國剛滅印度莫臥爾帝國,于1877年1月1日,上印度女皇之尊號與維多利亞女王。自此,英國君主有了帝號,大英帝國借印度成了真正的帝國。 然而,維多利亞是漢諾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此漢諾威王室僅有維多利亞一人擔任過印度女皇(1877年-1901年)。此后,帝位隨英國王位傳予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前朝:斯圖亞特王朝 英國朝代 1901-1917 后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4. 德冠1698黑啤酒是哪里生產的
摩托車頭盔十大品牌公司
摩托車頭盔不僅是頭部安全的防護設備,也是抵御寒 風的佳品。哪個品牌的頭盔好?摩托車頭盔十大品牌是根據品牌生產企業的銷量、售后服務、品牌知名度、用戶口碑等多種因素進行客觀評選,評選出的十大摩托車頭盔品牌企業,給您參考。
一、 摩托車頭盔品牌:
1、 坦克頭
上海市威爽貿易有限公司——專業設計、生產、銷售摩托車安全防護用品。生產工廠坐落于美麗富饒的港口城市——江陰市,位于號稱“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工廠占地面積近40000平方米,廠房建筑面積近15000平方米左右,以生產高檔摩托車頭盔和賽車頭盔為主,公司擁有強大的研發、生產和營銷管理團隊,產品選料優良、外觀美觀時尚、制作工藝精良,產品遠銷歐美,遍布全球。多款頭盔先后取得美國DOT及歐洲ECE、巴西NBR、日本SG等國際認證,目前已通過ISO-9001-2000國家質量體系認證,在各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有良好的信譽。
2、 AGV
AGV公司成立于1947年,全稱為AMISANOGINOVALENZA,這個名字來源于公司創始人的姓名。最初AGV從事皮質桌椅以及自行車坐墊的生產。從1954年開始,公司開始嘗試生產摩托車頭盔,憑借著卓越的研發能力,AGV頭盔很快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憑借其優秀的產品質量在市場上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且很快成為全球知名的國際體育競賽用品制造企業之一。對于摩托車競賽這項活力四射的體育運動而言,AGV被賦予了意大利人的獨特理解和領悟。憑著熱忱和執著,AGV不斷推出高科技,高品質,高安全性的產品,使之成為整個行業的領導品牌和風向標。
3、 野馬
佛山市嘉納仕運動器材有限公司是廣東銀河摩托車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地處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三樂東路25號集成創新產業園內。 隨著世界性休閑和運動潮流興起,為滿足快速發展的越野車市場,為用戶提供一種性能優良、有完善服務體系的產品,嘉納仕運動器材有限公司針對國內外準專業車手及專業車手設計綜合性能較高、部分性能已接近或達到進口同類專業車的越野摩托車,其在國內的售價只有同類進口專業車的1/5 ,讓用戶“買得起、用得起、用得好”。
4、 日本Arai
日本Arai MotoGP的王者之冠是日本著名頭盔制造商,專門制造競速及日常保護用頭盔,是全球頂級頭盔品牌。 Arai頭盔,除了它的一流品質給全球的摩托車愛好者一個深刻的印象外,在體育比賽的高速運動、國際性的高速快艇比賽中以及全球的警隊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著名的MotoGP大賽、超級摩托車大賽、世界房車錦標賽及F1等等這些一流比賽中,我們都能尋覓到Arai的蹤跡。
5、 Marushin馬魯申
日本Marushin,1958年建廠,也是日本專業機車品牌,國內不多見!馬魯申marushin頭盔外殼均采用100%進口日本優質ABS,優質碳纖維步和不飽和樹脂,配合進口優質高密度EPS,確保耐沖擊吸收碰撞能力強,內襯均采用杜邦 COOLMAX,設計引導潮流,做工精細,每款頭盔都配有強化耐磨處理過的PC片,頭盔透氣通風,UV漆面光滑手感好。
6、 飛翔
飛翔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從事各類安全頭盔的研制和開發工作,擁有一支技術力量較強的科研隊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頭盔的研制和開發方面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公司擁有先進水平的頭盔專用測試設備,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用以保證產品質量。自1990年至今,飛翔公司已先后取得國際安全產品的權威認證: 美國交通部DOT-FMVSS 218認證;美國SNELL測試中心的SNELL M90/SNELL M95 /SNELL M2000和SNELL M2005產品認證; 歐洲共同體的ECE-2205認證;澳洲AS-1698認證.
7、 永恒
佛山南海永恒頭盔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坐落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煙南工業區,注冊資金500萬人民幣,總投資人民幣6000萬元,總占地面積68000平方米花園式工廠。是中國最具規模的頭盔專業設計、制造摩托車乘員頭盔的中大型民營企業。2003年取得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各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有良好的信譽。2008年,憑著堅強的實力,永恒頭盔YOHE商標獲得頭盔行業全國第一個省級著名商標。
8、 鵬程
江門市鵬程頭盔有限公司為港商獨資企業,占地面積為27萬平方米,有食堂和宿舍(普通員工為8人的標準間且帶衛生間,有雙職工夫妻房,管理人員套間)。本公司是以生產經營“MHR”品牌為主的大型現代化企業,是國內生產和經營豪華高檔摩托車安全頭盔最具規模的企業之一,其產品為全部出口,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檢測設備,生產噴涂自動流水線設備,及現代化廠房和一批高級管理、技術人員;其產品研發能力走在同行的前列,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及工作環境,本公司全面實施了德國TUV認證的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管理模式,其產品通過了歐洲ECE R22。05、SNELL2005、CPSC認證;澳大利亞SAI認證點,日本SG標準及新加坡標準認證等。
9、 寶馬
樂清市寶馬摩配有限公司憑著先進的工藝技術、嚴謹的管理水平和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專業生產各類高中檔摩托車乘員頭盔、自行車帽,產品已通過GB811-1998國家標準,生產許可證編號為XK15-001-00034。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已出口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越南、智利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廣大用戶青睞。
10、 吉祥
浙江吉祥摩托車配件有限公司座落在浙江金華蘭溪市經濟開發區,公司總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0多平方米,職工700多人,年生產力在200多萬頂頭盔,在2007年公司通過了德國TUV認證的 ISO 9000:2000國際質量體系管理模式,產品通過ECE2205.SNELL.DOT.AS1698等歐美最高安全檢測標準。公司是以生產經營摩托車頭盔為主的大型現代企業,是國內生產和經營豪華高檔摩托車頭盔最具規模的企業之一,其產品為全部出口。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意大利測試設備,生產涂漆自動流水線設備及現代化廠房和一批高級管理,技術人員。公司以穩定的質量和不斷創新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和贊譽,“誠信、專業、創新、服務”是公司的經營宗旨,竭成中外客商合作,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如何選購摩托車頭盔
駕駛和乘坐摩托車必須戴安全頭盔,這是我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明確規定,也是保障摩托車駕乘人員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戴頭盔,就應佩戴確實具有安全保護性能的頭盔,因此,掌握一些安全頭盔的知識,購買具有安全性的頭盔,正確地使用和保養頭盔是非常必要的。
一、安全頭盔的構造
外殼 頭盔的外殼對頭盔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所以其材質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采用的材質是ABS、玻璃纖維。好的頭盔有用碳纖維制做的,只是價格昂貴。
緩沖層 緩沖層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外來的沖擊力。試想一下,外殼堅硬的頭盔如果沒有緩沖層,當遇到外力沖擊時,外力將通過堅硬的外殼直接作用于頭部,使頭部受到傷害。所以緩沖層的厚度、材質的優劣決定了頭盔的緩沖能力。緩沖層主要采用發泡苯乙烯材料。
內襯層 主要作用是增強佩戴時的舒適性,一般由柔軟的絨布制成。
帽帶 帽帶的作用在于將頭盔牢固地固定于頭部。其結合的方式有:卡樟式、環扣式、貼布式。
護顎 護顎是全盔式頭盔的一部分,即在鼻部以下多了保護嘴唇、下顎的部分,在受到沖擊時,給予臉面以更多的防護。全盔式頭盔一般有。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
護鏡 護鏡能對眼部和臉部起到保護作用,其材質有塑料(如聚碳酸酯類樹脂)及強化玻璃片(如PMMA樹脂)等,其中強化玻璃片的防刮性能非常優異。在此建議讀者盡可能選擇較好的材質制造的護鏡,因為較差的材質受到撞擊時容易破碎并會刺傷面部。
5. 德冠1698黑啤酒10聽的價格
黑啤酒
德冠1698黑啤酒。
不過這個德冠1698黑啤酒雖然知名度不高,價格也不貴,但確實是德國品牌,至于這款黑啤酒口感怎么樣?雖然看起來很沒有檔次,但其實口感還不錯,比國內一些大米拉格略好一點,可以當做口糧。
德冠啤酒產自德國黑森州最大的城市之一杰森,1899年德國杰森格酒廠在此成立,Denninghoff家族為紀念祖輩獲得的騎士勛章,特別定制了德冠啤酒,看起來很有含義的一款啤酒品牌,只不過再國內看起來很沒有檔次。
6. 德冠1698黑啤酒一箱十罐
平陰縣:是山東省會濟南的市郊縣,屬沿海經濟開放區。隋代大業二年(606年)設平陰縣,此系以“平陰”命名之始。縣域面積827平方公里,截止到2012年有人口37.09萬人。平陰縣被譽為中國玫瑰之鄉、中國阿膠之鄉、和圣柳下惠故里。
平陰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著名的歷史名人有:
柳下惠(前720年—前621年),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時期魯國柳下邑(今山東平陰孝直鎮展洼村)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后裔。“惠”是他的謚號,所以后人稱他為“柳下惠”。有時也稱“柳下季”。他擔任過魯國大夫,后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范,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其故居在山東平陰展洼村。展洼現尚存明代隆慶年間“和圣柳下惠故里”碑。當地人又稱之為柳展雄。
安道一(壹):北齊時高僧、大書法家。他經歷了北周“二武滅佛”之難,其佛教觀點屬禪宗北宗。始祖達摩祖師被當權者毒死后,眾僧侶為護佛法開始遷移,并改變以前由書經傳播的方式,認為“縑竹易銷,皮紙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絕”。故在遷移中把佛經刻于石崖之上。安道一即是此時的主要書經者。
安道一的書藝甚高,開一代新域,中外影響很大:“清跨羲(羲之)誕(韋誕),妙越英繇”。康有為、郭沫若都給予極高評價。日本書道協會建議中國書協應立安氏為“書仙”,以與王羲之“書圣”并駕齊驅。
張景仁 北齊文士。幼孤而家貧,潛心書法,后以草隸知名。齊后主深愛之,呼為博士,被召入朝中,官至中書監。屢有升遷,遂交結權貴,目中無人,生活奢侈,生病而死。
王去執(—1190),字明道,號榆山先生。金翰林院官醫。玫瑰鎮石硤村人。少年時習拳練武,因母多病而學醫。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赴京試醫,取得頭名,選入翰林院,次年死于京都。后家鄉人為他建“三賢祠”,“文革”中被破壞,遺址尚在南石硤村東南。
張萬公(—1207),字良輔,東阿鎮人。金正隆二年(1157)進士,任新鄭簿、費縣簿。大定四年(1164)遷長山令,補尚書省令史,升河北西路轉運司都勻判官,改大理評事、司直,四遷侍御史尚書右司員外郎、郎中、刑部侍郎。章宗年(1190)即位選為南京路提刑使,以治績遷御史中丞。1191年知太興府事,拜參知政事。六月改知河中府,移鎮濟南。以母憂去職。復拜平章政事、資善大夫、封壽國公。泰和元年(1201)連章請辭,不許。遷榮祿大夫。致仕。1206年南鄙用兵,起萬公知濟南府山東路按撫使。宋人請和,復乞致仕,1207年卒。贈儀同三司,謚曰“文貞”。
李謙(—1231年),元文士,字受益,號野齋。東阿鎮人。初入東平府學,與徐琰、孟祺、閻復齊名,號“東平四杰”。后選任東平府教授,遷東平萬戶府經歷。經人推薦,召為應奉翰林文字,先后升翰林直學士、太子左諭德、翰林侍讀學士。朝廷制誥,多經他撰寫。后以病辭歸。成宗年間,又兩次出任翰林官。仁宗時期,奉特旨赴上都,同議軍國大事。授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后辭職家居,悠游山水,晚年為云翠山南天觀書寫碑文猶存。以文章著名于世,為文醇厚古樸,不尚浮華,為學士所宗。死后,朝廷賜其里居曰:“尚德鄉”,并建“野齋書院”,有《野齋文集》傳世。
侯執(—1232),初名師尹,字莘卿,東阿鎮人。金明昌三年(1192)進士,任山東路鹽使司判官。泰和八年(1208)7月授長武縣令。貞礻右初(1213)大兵圍都時,執請出募兵,護城有功,升為右補闕。1214年正月詔執與少府監丞李向秀分到西山招撫。宣宗南渡,轉勸農副使,提控紫荊關等地,又遷行六部侍郎。宣宗三年(1215)4月同簽樞密院,又為太常卿,行尚書六部事,拜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于河北。貞礻右四年(1216)正月進尚書右丞。時紅襖軍數萬人入臨沂、費縣境。詔執行省事於東平,權本路兵馬都總管,以招誘之。興定元年(1217)4月,濟南、太安、滕州、兗州等州義軍并起。執遣棣州防御使完顏霆率兵討之。前后斬首千余,招降義軍元帥石花五、夏全以下壯士二萬人,老幼五萬人。是年冬升資德大夫兼三司使。執為人威嚴,御兵,人莫敢犯。在朝遇事敢言,又喜薦士,如張文舉、雷淵、麻九疇輩皆執進用。南渡后宰,執人望最重。
忽魯忽都(—1305),元東平郡公,少負大志,以功臣子孫事世祖皇帝,武勇冠軍。元初,忽都之兄撒刺忽渡江戰沒,以忽都襲其職。遣攻江南未下諸城。至元十五年(1278)授揚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未幾,朝制分軍民為二,升管軍萬戶,仍鎮揚州。至元十八年(1281)浙東楊云龍作亂寇臺、婺、玉山等處。命忽都討捕,悉平。忽都兄子術溫長大,忽都陳情讓還其職。江南行御史臺嘉其風節,聞于上,除福建閩海道廉訪使。八番、順元等處,民番雜居,號為難制。元貞元年(1295)升忽都鎮國將軍,宣慰使、都元帥,鎮其處。明年,羅陳、羅河、羅廉部領鄉民五千戶降忽都。率以入,成宗皇帝賜給錦織衣。大德二年(1298)改廣西西江道宣慰使都元帥。峒瑤叛服不常,忽都治之以靜。不久,梗化者傳檄而定。第二年,瑤民歸服。大德七年(1303)加輔國上將軍,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至浙,宣布上恩,專務德化,賦役均平,士民悅服。大德八年(1304)丁母憂,居東阿,遂終于家。追封東平郡公,謚恒肅。其墓碑尤在,立於東阿鎮北小河口村東。
李之紹(1253~1326) 字伯宗,號果齋,平陰縣人。自幼穎悟聰敏,以東平名儒李謙為師。家貧,教授鄉里,學者咸集。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征名儒會修《世祖實錄》,由馬紹、李謙推薦,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倍受直學士姚燧的賞識,稱曰:“可謂名下無虛士也!”元大德六年(1302年)升應奉翰林文字。元大德七年選為太常博士。至大四年(1311年)升承直郎、翰林院待制。皇慶元年(1312年)遷國子司業。延佑三年(1316年)升奉政大夫、國子祭酒。延祐四年十二月升朝列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延祐六年改翰林直學士。至治二年(1322年)升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至治三年告老還鄉。泰定三年(1326年)十二月卒,終年73歲。著有《果齋集》。
佛寶 ( —1333),忽都之子。元大德十年,(1306)用父廕授無錫州達魯花赤。無錫號稱難治,習俗奸猾喜訟,吏胥虐害善良。佛寶到任,咨詢所以得大猾一人,置之於法,仍赭其門,以書宿罪,聞者警服。至大四年(1311)拜監察御史,行臺江南,分司鄂省,廉問四道。有司舉覆攸當,升奉政大夫,僉江西、湖廣道肅政廉訪司事時,詔下江南,理田土,有司奉行急迫,民懼於侵削。未幾,蔡五九作亂,江西大擾。佛寶以計擒蔡五九,人服其智。泰定間授亞中大夫、寧國路總管。不久,謝印歸家,居東阿別墅。力田奉親,15年卒。
師逵(1365~1427) 字九達,平陰縣東阿鎮南市村人。少年喪父,事母至孝。明洪武年間任御史。后任陜西按察使,到任時監獄關押千余人犯,他用十余天就按犯人的罪行輕重審定處理完畢。母親死后,回鄉為母守墓3年。明永樂元年任兵部侍郎,后任吏部侍郎。永樂四年(1406年)建北京宮殿時,曾督辦采伐木材。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北征,總督糧餉。洪熙元年(1425年)任戶部尚書兼管吏部。宣德二年(1427年)正月卒于官,享年62歲。
何海晏(生卒年不詳) 字治象,號敬庵,平陰縣城關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授四川順慶府推官。何海晏英敏詳明,系斷無諱。巡按欲試其才,以嘉陵晚望為題,他援筆立就。后升吏部主事、文選司郎中、太仆寺少卿、河南布政司左參政。明嘉靖年間參與纂修《平陰縣志》(8卷本,已失傳)。著有《敬庵齋集》、《候蟲鳴詩集》等。
劉隅(1489—1566),字叔正,別號范東。明正德丁丑年(1517)進士,任福建道御史,因抗疏言事,頗有人望。出按江北,清理冤抑,懲治貪殘,擊斷無諱。督南直學政。出為四川按察司僉事。山寇李紹祖聚眾千余,行劫郡邑,殺一將校。隅集兵冒雨往擒之。論功賜白金文綺。世宗南幸承天,隅在河上除道。為龍舟以濟,規制宏敞,鉦鼓有節,舟無人聲。上御之喜,問誰所為,輔臣言大將軍勛以隅名對,且言其有文學。時隅方緋衣席帽杖而往來河上。上望見悅之。行宮之災也,失御前珠旗,大索不獲。至是,使隅還,求之,居數日,得珠旗而獻,上諭喜,即以為河南按察使。比至承天,詔以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明嘉靖庚子年(1540)奉命城沙河行宮,宮成晉副都御史。隅沉毅,有大略,善用兵。會西輔多事,下令所部繕完城邑,百家之聚皆有雉堞。會巨盜王士舉以二千余人流劫七省,隅協各省兵吏剿之,論功賜白金文綺。隅用兵不惜小費,厚賞死士,揮金帛若棄。即有失律必置重典。以是人樂用命。言官以犒軍費巨,劾隅。有詔罷歸聽勘。隅既歸田里,家居30年。構筑精舍東流泉上,與一二故知泛泳呼嘯其間,不見過客。嘉靖丙寅年(1566)7月19日無疾而逝,享年77歲。至今洪范池鎮書院泉旁精舍遺址尚存。
侯鉞(約1515—1574),字義甫,別號鷹泉。明僉都御史。金丞相執之后,東阿鎮邢溝村人。魁岸大度,戟髯電目,多智略,有計數,論事侃侃,口若懸河。為人和易可親,善詼謔,不為崖異。舉嘉靖辛丑年(1541)進士,善畫人像,曾繪同榜進士300人貌,歷久,無人不曉大名。授工部主事。奉命修元恩橋於涿州之南,年59卒。
趙云翔 字元舉,號壽峰。明隆慶戊辰年(1568)進士,授文安縣知縣,以明敏見稱。入為戶部主事,改兵部,歷武選職司郎中,升陜西按察司副使,住兵延綏,加左參政。為人偉岸豁達,磊磊有心計。奉命視邊。將吏威服。兵備榆林,常常親歷套塞,內外帖然,邊垂安寧,其功尤著。
孫珫 字玉耳,號湛明。弱冠舉孝廉。明萬歷庚辰年(1580)進士,授浙江錢塘令,清操惠政卓冠一時。徵拜江西道御史,獨立敢言,不避權貴。出按陜西,值寧夏之變,殫心籌劃,竟殲巨寇。再按順天,秉公執法,貴戚斂手。因與相黨忤,出為山西左參政,分守河東。時礦使初出,勢力很盛。珫極力禁止,民賴以安。以時事漸難,不樂久仕,請歸鄉里。創建興文館于東門內,延師教邑中子弟。
孟一脈(1535—1616),字淑孔,別號連珠。舊縣鄉人。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授山西平遙知縣。平遙地瘠俗悍,軍民常發生爭斗,已打死糧官6人,逮捕人犯6萬多。孟一脈到任后,審定了罪犯,釋放了無罪人員。擊斷明決,處治適當。他還均土地,減賦稅,組織3萬多人,開墾荒地800多頃,鼓勵他們安心生產,不要到處流動。孟一脈在平遙為官5年,開荒積糧10萬石。他還修學宮,培養選拔人才,以廉潔能干升任南京御史。萬歷六年(1578)因上書請召直言敢諫的傅應禎、周元標、艾穆、沈恩孝諸臣回京,被削職為民。萬歷十一年官復原職,因上書皇帝“減宮女,開言路,重教化,禁淫侈,習戰守”被貶為建昌推官。到任后,他起用李慶揚丈量土地,梳理鳳陽屯政,救濟饑民,政績卓著。遷南京右通政,7年后因病請歸故鄉。回鄉后孟一脈常和于慎行游山玩水,寫詩論文。萬歷四十一年(1613)孟一脈被任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南贛地處江、楚、閩、廣四省交界處,軍民雜居,崗民為亂,加上連年的水旱災,饑民載道,三軍待斃。孟一脈到任后,請捐免專賣稅救濟饑民。崗民降服,江、楚、閩、廣隨之安寧。3年后,朝臣推舉孟一脈為左副都御史。還未任命,因有人告發他縱子驕橫,遂以病辭歸。卒年81歲。死后誥贈副都御史。
于慎言(1536—1564),字無擇,號沖白。明中丞劉隅外孫,通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于玭第三子,于慎行三兄。自幼新穎奇異,垂髫即工詩賦,才思敏贍。十四歲,入省試,雖御史贊其文,但參政萬豫章,見其年青不予入取,后又赴省闈,被舉為高魁。十七歲中嘉靖壬子科舉人。青年早逝,有《沖白齋》存世。
于慎行(1545~1607) 明代文學家、詩人,字可遠,又字無垢。平陰縣東阿鎮人。明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萬歷元年(1573年)(穆宗實錄)成,進修撰,充日講官。后升禮部右侍郎、左侍郎,轉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禮部尚書。萬歷三十三年詔為詹事未上任,后朝中推出7位閣臣,首為于慎行,詔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歸家,后臥病不起,起草遺疏,請皇帝“親大臣,祿遺逸,補言官”。數日病死,年62歲,贈太子太保,謚文定。于慎行學有原委,貫穿百家。神宗時詞館中以慎行及臨朐馮琦文學為一時之冠。著有《谷山筆麈》(18卷)、《谷城山館文集》(42卷)、《谷城山館詩集》(20卷)、《讀史漫錄》(10卷)。編纂《兗州府志》。
于玭 于慎行之父,字子珍,別號冊川,弱冠舉于鄉。授許州知州。城圮,設法修城竣池,樹柳筑堤,壯麗甲諸郡。其后大盜師尚詔過而視其城險,不攻而去。城西湖上有書院一區,玭拓其制,為舍數十間,選生徒訓之。故給事杜桐家穎,漁食鄉里,所殺埋人十余輩,御史捕之極,輒以兵拒捕,御史屬許昌,玭以好諭杜,御史君欲得給事一白,豈遂相苦耶。杜聞許州名,鋤惡無所避,斂手自請,卒不得逸。三年,令行禁止,路不拾遺。以母喪歸,服闕,補陜西靜寧州。屬郡大災,玭請賑于臺省,不許,度再請即涉旬月,乃以便宜發倉廩假窮民,而牒臺省請罪。於是郡民皆活而臺省愈賢玭矣。滿考遷平涼府同知,平涼即靜寧大府,諸部使雅知玭檄令,攝府事又時時引他郡邑,覆一切利病及稽金城、酒泉將吏功罪,而隴洮間茶馬之役亦令主之,皆當情法,壓人望。韓王宗人繁衍,多不法,往往聚府門挾彈丸,睨守丞,玭欲警其心矣,其人入,乃曰:“今有急事同諸君剖之。”對客立斷,俄頃皆決,客竦然敬服,撓法者屏跡。大豪高良據二苑,為慶王獻,橫侵山中,吏不敢捕,監司以檄移玭,玭計詔良,遂捕之,按以法而王亦改容,婉謝,二苑之民更生者皆玭德也。督府廉其才,表慶陽守,玭以子慎言舉於鄉,遂不欲再仕,乃拂衣去之。后,五十余而卒。
喬學詩(1557—1630),字言卿,別號皓硅。東阿鎮人。明萬歷丁丑年(1577)進士。司理永平,執法不避權貴,平反冤案,安撫百姓,治績京畿最優。后遷繕部,繕修九門一新。升俸一級,出任盧州。守盧一年,備荒良至,盧人德之。三年任滿,升副川東臬。戊戌參藩隴右,辛丑掌晉臬。不久病歸。甲辰,治差於河東。不久升右布政使,又升廣東左布政使。到任后,檄拒高寀入廣東督稅。不久,中暑濕。借故北歸。歷任治績炳炳,其最大者如大內災,采木之使四集于蜀,雞犬不驚。晉苦旱,民將逃亡四方。學詩放賑安民。秦中流賊掠河東,毅然請兵芟除之。歸后,開荒作西圃,種花植竹,不問門外事。卒年73歲。葬于停山西之先塋。
張鯉 字禹門,一字翼若,號翔溟。明萬歷庚戌年(1610)進士,授河南開封府封邱縣令,調祥符縣。徵拜江西道監察御史。正色立朝,有直聲。崇貞二年為太仆寺少卿。著《西臺奏議》。
趙貫臺 字紫垣,號墨莊。明崇禎丙子年(1636)京試亞元。清初乙未年(1655)選授彰德府司理。時值進取云貴,日夜督糧,政簡刑輕。遷臨洮同知,捐奉修橋,以通甘寧、莊浪等鎮,行人稱便。又補鞏昌同知,督撫嘉其清廉。致仕放懷詩酒,有詩文集藏于家,所修有《滑縣志》、《彰德闔屬志》、《李鄴園爰書》、《平陰縣志》傳世。88歲卒。
孫光祀(1614—1698),字溯玉,號作庭。平陰鎮孫官莊人。清順治乙未年(1655)進士,選庶吉士,改授禮科給事中。歷吏、戶、禮三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翰林院提督四譯館,通政使司右通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前后任職20多年,懲貪剔弊,侃侃敢言。孫光祀居官少司馬時,云南吳三桂叛變反清。時,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尚在都城,孫光祀上書皇帝,請求誅殺吳應熊。奉旨誅殺吳應熊后,吳三桂警疼而死,外患遂平。孫光祀在湖南主持科舉考試時,錄取的多是當地英才,中試的106人中,經過幾次考試,考中進士的64人。任太常寺少卿時,上級考校譯字生,惟有孫光祀最謹慎小心,還捐獻俸銀修茸館署,很得館生的擁護。乙未年,孫光祀回到家鄉,正趕上災荒,便拿出自己的糧食500多石,救濟歷城、長清、平陰、肥城的饑民。每日每戶發給升余,持續4個多月,救活饑民1千多人。以后,又遇災荒年月,他兩次捐谷賑濟貧民。孫光祀在鄉間的三十多年間,每年還散給貧窮的親戚族人糧食三十多石,讓他們維持生活。平陰城南的孫官莊,地處山區,當地百姓吃水困難。孫光祀出資鑿井,鑿10多丈深井出水。村中有一條山溝,交通不便,他又出資建起一座連接南北的石橋,以利百姓往來。至今,孫光祀出資鑿的水井、建的石橋還在使用。著有《詹余軒集》8卷,收入《四庫全書》。
朱鼎延(1603~1669)字元孚。清初兗州平陰人。明代永嘉侯朱亮祖的后裔。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考中進士。清順治初年被經巡撫方大猷舉薦為禮部主事,又遷郎中,考選云南道御史。后任太仆寺少卿、左右通政、太常寺卿、通政使、工部左右侍郎,督修乾清宮,竣工后晉升工部尚書。以母病乞歸,奉養十余年,潛心研究程朱理學,不經營家產。曾多次-朝廷,談論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主張治理國家要法與禮并存,五刑與八議共施,文武并用。著有《奏疏》、《知年初集》、《蘧未庵集》等。
孫光祀(1614~1698) 字溯玉,號祚庭。平陰縣孫官莊村人。順治乙未進士,選庶吉士,改授禮科給事中。歷任吏、戶、禮三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通政使司右通政、太常侍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康熙十八年回籍,遇歲大饑,捐糧500石,救濟歷城、長清、平陰、肥城饑民千余人。后又兩次捐谷濟貧。出資為城南孫官村鑿井、建橋,倍受家鄉百姓稱道。
熊渭徵 字瑞西。先習文,后習武。清康熙癸酉年(1693)武舉,丁丑年(1695)進士,授揚州營城守備,因府縣事沉,協理民情。在任杜絕私饋,減差役,省刑罰,減繁就簡,分俸賑貧,于政事稱其清廉。歷15年,民感恩建生壽碑5處,并置廟祭祀。
秦維翰(1794--1865),字景君,東阿鎮人,清咸豐乙卯年(1855)恩貢生。賦性剛介,品端學粹,尤善書法,其用筆以歐柳為宗。小楷為泰安七署之首。山東省院前石坊上“齊魯總制”四字,洪范池石欄前,鑲嵌的“龍池”兩字,為其墨跡,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東阿鎮。享年71歲。
孔憲海(1854—1926),號鏡清,平陰西關人。少攻詩書,學成后在泰安等地教書三十余年,后因年邁,不勝路途奔波,生活清苦,即回鄉教書。他看到了鄉里閉塞封建,女子受到封建禮教束縛更甚,遂于民國三年(1914)在縣城創辦私立女子小學一處。他力破女子裹足不出戶的遺俗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信條,宣傳男女平等,教育民主等思想,奔走四關,登門勸說鄉親讓女子上學讀書。在他的宣傳勸說下,先后有十幾名女子入學。他在教學之余,向學生宣傳女子求解放、爭取男女平等的思想,勸導學生放腳、剪發并帶領學生上街宣傳移風易俗。1918年女子小學改為縣辦,孔憲海任縣女子小學校長,仍堅持親自授課。在教學中注重學業道德并重,為平陰培養了一批女干部。1926年春病逝。
翟化鵬(1857—1926),字溟南,平陰城里人。清咸豐丁巳年(1857)生,29歲考中舉人,36歲考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到刑部供職,40歲(光緒二十二年)時記名總理衙門章京、轉外務部章京、榷算司主事,升員外郎。50歲時清帝退位,散居北京。有《柳泉唱和集》、《樵語》、《鹿樵詩存》等著述。光緒年間曾纂修《平陰縣志》。
張裕鋆(1859—1920),字豎伯,號鶴舟令。直隸州州判、知名書畫家。平陰鎮孫官村人。自幼好學敏求,尤其酷愛書法繪畫。27歲時(光緒乙酉年)考取拔貢,壬寅恩正并科副榜,五品銜分省補用直隸州判。后被派往兗州為官,在任期間仍勤學書畫,曾多為州府官員和好友作書畫,深受同僚贊賞。他性情孤傲,涉世灑脫,落落有古人風。書法漢魏,畫宗倪(倪瓚)黃(黃庭堅),蓄有法貼二千種。清末政治腐敗,他對當時官府的政治制度不滿,辭官歸里,隱居賦閑。回鄉后,仍筆耕不輟,苦心研習書畫,故筆力更加深厚。一次,他請人用車子推著去泰安訪友,途中旅費不足,在一店內揮筆作畫一幅,送予店家頂了飯錢。眾人見畫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皆贊不絕口。他在東平一友人家作客,時逢春節,友人請他書寫春聯。他應允后,只顧飲酒敘談,遲遲沒有動筆,直到傍晚,他才令人把紙貼在門上,運筆一揮而就。次日,鄉人見其筆勢蒼勁深厚,舒和流暢,大加贊揚。他晚年尤喜草書,善畫山水。縣博物館藏有他巨幅中堂《冬菊》和對聯。他一生勤于書畫,造詣頗深,在兗州、泰安有較大影響,被后人譽為平陰清末書畫家。
王承訓 字紹伊,又號紹彝。東阿鎮東門村人。他由優廩生考取了清宣統己酉年(1909)拔貢。庚戌年(1910)朝考二等。候補河南知縣。民國公舉為山東省議會議員。他的文章富麗,學問淵博,當時為一方之冠。賦性剛直,遇事敢言,正義莊論,凜然可畏。書摹柳公權,畫仿芥子圓,書畫俱佳。有幸得他的片書只字者,莫不珍而藏之,秘不示人。不幸未60而卒。
朱名炤(1863~1949) 字潛齋,平陰縣城南門里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曾先后任河南省項城縣、陳留縣及山東省濟寧縣縣知事和山東省長公署秘書、河南省長公署高等顧問等。1912年任河南省項城縣縣知事時,袁世凱的族叔袁六私種鴉片煙苗40畝,朱秉公執法,限期拔除,袁六置之不理。朱調集民夫強行將煙苗拔除,并運回縣衙封存,同時將袁六捉拿歸案。后辭官回鄉閑居,常為縣內小學講學。1935年編修《平陰縣志》,成稿未印。濟南解放后閑居濟南。1949年病逝,享年86歲。
何宗蓮(1871~1939) 字春江,平陰縣平陰鎮南門村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后,入定武軍充軍校。甲午戰爭爆發,奉命駐守海城,率領數百名士兵與日軍激戰于摩天嶺,屢勝。歷任保定將弁學堂總辦、陸軍十二協統領、第二協統領、第一鎮統制、甘肅河州鎮總兵。1912年升察哈爾都統,不久又升陸軍上將、弼威將軍。袁世凱竊取民國政權組織籌安會時,何宗蓮退出官場,回到濟南。1915年在濟南創辦華興造紙廠、豐年面粉廠。1921年山東發生特大旱災,遍及五十多縣,何邀張振卿、呂鏡宇、毛稚云等人籌建山東省賑災公會和紅十字會濟南分會、災民救濟會,何被推選為省賑災公會會長。先后募集賑濟款數百萬元,救濟百姓數十萬人。1939年病逝,終年68歲。
何豐鈺(1873—1923),字元章,平陰縣城南門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曾任新建陸軍左翼二營管帶、統帶,駐守閩縣龍川。時逢武建軍索餉嘩變。何豐鈺所統部屬屹然不動,遂使嘩變平息。辛亥革命爆發,何豐鈺響應。民國建立后,升任二十五團團長,兼海州民政長。民國二年(1913)國民軍遠征蒙古失利,何豐鈺獨倚偏師助戰,收復奎蘇、昭朵蘇兩要地。民國六年(1917)山東省改編民軍,因將驕兵悍,無從下手,遂派何豐鈺前往安撫,才使改編順利完成。不久,何豐鈺升新軍訓練司令。1920年任兗州鎮守使,兼陸軍第六旅旅長,8月接受兗州防務,開始對滕、嶧一帶土匪進剿。歷時兩年,先后殲滅幾股土匪。1922年秋,擊斃匪首骨干孫美珠后,土匪氣焰日漸衰頹。直奉戰爭緊張后,屬直系的何豐鈺部被調出剿匪前線,駐守鐵路沿線。剿匪由潘子和旅擔任。1923年初,潘旅剿匪不利,又調何豐鈺旅剿匪。匪首孫美瑤對何旅恨之入骨,便帶千余人,于5月5日在何旅后防的臨城至沙溝一帶,劫襲了第12次列車。劫去旅客200多人,其中有美、英、法、意等國20多人,打死一名英國人。劫車事件引起國際上的重視,6月26日何豐鈺被免去兗州鎮守使職。不久,又任曹州鎮守使。1923年,東南起義,討伐曹錕賄選。何豐鈺南下上海,幫助時任松滬護軍使的兄長何豐林料理軍務,不久病死,終年50歲。死后,段祺瑞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