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我國各省市人均啤酒消費量》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啤酒人均消費量是多少
;10年中國人均啤酒費
省市 人均消費(升) 人口(萬)人均GDP (美元)GDP增長 (%)
北京83196111630 9
浙江5154437670 5
福建5236895393 9
黑龍江4338313787 0
遼寧nbsp5343756112 9
上海342302123104
山東46957962328
廣東361043060416
各省人均酒精消費量
我國15歲以上成人約11.5億,由此計算我國成人人均消費白酒6.96升。另外,2011年,中國成人人均消費啤酒約36升、紅酒約1.24升、洋酒約1.2升。
根據所統計的調查數據顯示,酒量最高的十個省份如下:山東省、江蘇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遼寧省、安徽省、山西省、吉林省、湖北省。是不是很意外,一向以豪爽著稱的內蒙古沒有進入前十,處在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也沒有進入前十。而處在江南區域的江蘇省卻排名第二。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72%的山東人在年夜飯的時候喝了超過三兩白酒,35%的人喝了5兩以上;江蘇不甘落后,68%的人喝三兩以上的白酒,33%的人喝5兩以上。
中國人一天要喝掉多少啤酒?
12月25日,據新浪美股援引日本麒麟控股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啤酒消費總量時隔4年增加,達到1億8879萬千升。中國啤酒消費量減少2%至393.6億升,但仍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相當于 去年中國人均56瓶啤酒。
啤酒為什么會大漲?
啤酒股為什么會大漲?
因為釀酒企業均具備了高現金流和低負債的優質財務基本面,這樣的行業在A股屬于稀缺資產。
啤酒股的市場有多大?
2013年的啤酒產量最高峰達到4982.79萬千升,從2014年開始下滑,直到去年才開始企穩。
數據來自:Ifind
啤酒短期最大的問題是疫情影響。
因為疫情原因,夜店經濟下滑導致啤酒整個行業銷量下滑,品牌越高端下滑的就越明顯。
行業龍頭的百威英博前三季度虧了8.6億美元,百威亞太營收下滑17.7%。
國內疫情控制的比較好,啤酒的銷量在二季度之后就已經復蘇了,百威亞太地區的業績也是盈利的。
啤酒長期最大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有人會說人口。
我覺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老齡化這個問題對各行各業來說都可以是問題,但這是一個很長期的問題,3-5年幾乎看不到影響。
啤酒的消費年齡結構在15至65歲之間,國內人均啤酒量33升,美國人均是76升,全球人均36升。
30升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500毫升一瓶來計算的話,人均差不多是60瓶左右。
各家啤酒廠一年要賣掉多少啤酒?
全球最大的啤酒廠是百威,業務遍布全世界,所以百威的銷量也超過了整個中國的消費量。單看亞太地區,百威的銷量是931.68萬千升。
國內的第一是華潤,第二是青島,第三是燕京。
啤酒廠未來最重要的看點是什么?
高品質+漲價。
這是所有啤酒廠未來5年的發展戰略,近幾年,幾乎所有啤酒廠都在調整產品結構推出高端系列。
爭奪份額打價格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內前五大啤酒廠的市占率已經超過80%,份額穩定,該考慮賺錢了。
消費能力會不會成為問題?
不會。
中國人民會越來越富裕。
十四五規劃提出2035年中國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19年人均GDP現價是10262美元,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是15000至20000美元。
這就意味著人均收入增長還要翻翻。
而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物價也會漲,國內啤酒噸價也會跟著上漲。
2019年,我國啤酒零售噸價為1.42萬元/噸,歐美日韓等市場的噸價在2.42萬元/噸至4.87萬元/噸之間。
歐美價格是中國市場的1.7倍至3.4倍。
2019年,中國啤酒消費結構分別為高端11%、中端23%和低端66%,歐美日韓高端消費高達40%。
高端提升空間依然很大。
國內高端市場份額近一半在百威手里,現在市面上看到的高端啤酒品牌幾乎都是百威旗下。
百威全球化最關鍵的策略就是并購,每進入一個國家就先收購一家當地的啤酒廠。
1997年至今,百威先后入股南京金陵啤酒廠、珠江啤酒、哈爾濱啤酒、浙江開開、河南維雪等。
國內啤酒廠過去的策略也是并購,最終的贏家是華潤、青島、燕京和重慶。
比較遺憾的是,國內啤酒廠一直在打價格戰,導致現在品牌提價困難。
現在國內啤酒廠也在擁抱海外啤酒品牌合力打造高端,嘉士伯聯手重慶啤酒,華潤收購喜力,百威也搞了幾十個海外品牌來國內。
機構更愛白酒是因為白酒的毛利率比啤酒更高,啤酒毛利率最高的百威也就57%的毛利,白酒茅臺毛利超過90%。
白酒近五年來業績穩健增長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也是漲價。
2013年至2014年,因為"不可細說的原因"白酒遭遇了行業寒冬,除茅臺以外,大部分酒企的營收和利潤都下滑了。
五糧液在2014年還下調了出廠價和終端零售價格,那時候的五糧液價格只有不到800元。
瀘州老窖將1573的零售價直接從1500多元降到了700多元,這幾年差不多已經漲回來了。
消費股從2016年到現在 最大的推動邏輯是消費升級, 說直白點就是產品漲價。
啤酒應該是消費升級最后的一個漲價品類,上游的麥芽、紙箱和酒瓶子都在漲價。
貼一篇去年寫的醬油:
賣醬油真的這么賺錢?
好公司真的都是守出來的。
2021年全國各省人均啤酒消耗量
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4.2升/年,已經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33升/年,國內啤酒消費量正趨于飽和。
關于《我國各省市人均啤酒消費量》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