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人可以少量飲酒嗎?
(特約回答:全科陳醫生)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從釀酒到飲酒,享譽中外。酒精滲透于整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以致現在逢年過節、親友歡聚不“小酌”幾杯似乎都是“感情不到位”。可是,這對于一個健康人來說可能無傷大雅,但對于一個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甚至直接120接走,所以今天就要聊一聊糖尿病人為什么不建議飲酒了。
在最新的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對糖尿病人提出“戒煙限酒”,從字面上也不難理解,對煙是要非常徹底的“戒”,而對酒卻是“限制”,于是有些病人就會鉆空子說“指南都沒說一定不能喝”,但是指南對限酒的前提是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人,而非所有糖尿病人。
對于糖尿病人限制飲酒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①酒精會影響身體的糖代謝,在喝酒的當時血糖迅速上升到一個高值,但是酒在體內產生的熱量不能像食物一樣長時間的維持血糖水平,所以很容易發生低血糖,“老糖友”都知道低血糖比高血糖對身體的影響更快、更致命。②酒精對肝臟功能會造成損傷,從而引起脂代謝紊亂,造成高脂血癥,糖尿病人的血脂控制要求原本就比健康人群更嚴格,但是一杯酒卻可能將近幾個月的努力付諸東流。③部分糖尿病人長期口服磺脲類藥物,即格列美脲、格列奇特等“格列”系列藥物,這類藥物會與酒精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④長期飲酒對血管、神經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而糖尿病人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也會對血管及神經造成損傷,兩者協同作用下會使得糖尿病并發癥來的更早更猛烈。
綜上所述,飲酒弊多利少,有時還會造成嚴重意外,所以在仍和情況下,醫生都不建議飲酒,如果實在不可避免,在確保自身血糖控制理想的前提下,小酌一杯,比如一兩白酒或者二兩干紅,切不可放縱豪飲。
感謝邀答,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少量飲酒的,但一些特殊情況的患者例外。比如血糖控制得非常不好,有較嚴重的并發癥、伴有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高血脂癥、痛風患者,應該嚴禁飲酒。尤其是伴隨有痛風的糖尿病患者,喝酒會引起痛風急性發作。
我們之所以說糖尿病患者不宜喝酒,是因為酒精會損害胰腺和肝臟,使得血糖雪上加霜。如果糖友喝酒沒控制住,一次性過量飲酒,還可能誘發酒精性酮癥酸中毒,并加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而且,酒精的熱量很高,喝的時候稍不留意,就會造成熱量超標。
有的糖友就要問了,既然糖友可以少量飲酒,那這個量究竟是多少呢?這里要給大家引出酒精單位的概念,1個酒精單位約90大卡熱量,相當于400ml啤酒或150ml紅酒或50ml白酒。糖友每次飲酒不宜超過1個酒精單位,而且不宜連續飲酒,每周飲酒不應超過2次。此外,每飲用1個酒精單位,就要減去25克的主食,以防熱量超標。
看到這里,有的糖友又要抱怨了,喝個酒還這么多屁規矩,愛喝多少就喝多少唄!是的,身體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小糖能做的就是告訴大家喝酒的危害,喝酒的度量,這里只能勸君少飲酒。
碼字不易,記得點個贊喲!有問題可在評論區交流,小糖會悉心為您解答哦!
二、喝啤酒能使血糖升高嗎?
喝啤酒不一定能使血糖升高,但血糖高的人一定不要喝啤酒。
酒精對于身體的新陳代謝有重要的影響。不喝酒的比起喝酒的高血糖人群,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甚至喝酒會導致身體的血糖狀況更加糟糕,從而造成生命危險。
首先,血糖高的人群有很大概率會發展成糖尿病。一旦確診糖尿病每天就需要大量藥物的控制。經常喝酒就會使身體控制血糖的藥物降低甚至失去療效,最怕還會因此產生不明的身體反應。這樣無疑會使病情加重。
其次,酒精對肝臟的損害也不少,高血糖人群肝臟解毒功能有所減弱。飲酒后身體內的毒素堆積無法得到排解,對于肝臟的傷害無疑是雪上加霜,從而加大患上肝硬化的風險。
還有,喝啤酒的明顯反應就是容易有啤酒肚,導致身體肥胖,產生高血脂的現象。再者,喝酒也很容易導致血壓在突然情況下的升高。喜歡喝酒的人,長此以往的高血壓和高血脂會加大患上心血管病的可能。
總之,飲酒傷身,血糖高的人群,更要愛護自己的身體。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并關注【醫聯媒體】。
三、糖尿病人喝啤酒是否會導致血糖高,為什么?
感謝邀請。
糖尿病患者喝啤酒的確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日常并不推薦糖尿病患者喝酒,能不喝則不喝,能少喝就少喝。首先啤酒雖然喝起來并沒有甜味,甚至還略帶苦澀的味道,但這并不代表它不是含糖的,更不代表和血糖無關,啤酒的原料其實就是大麥、玉米、啤酒花兒一類可做主食的材料,它們的碳水化合物本身含量就是很高的。包括其他酒類,如白酒,大部分也是五谷雜糧釀成,其實它們的熱量較高,含糖量也不低,如1g酒精的熱量甚至高達7.5大卡,和脂肪相比僅僅差1.5大卡,這酒喝多了同樣攝入低熱量可是不低的。所以,啤酒喝多了同樣可引起肥胖,而且更容易引起“內臟型肥胖”、也叫腹型肥胖、向心性肥胖。
另一方面,酒精(乙醇)很可能增加導致低血糖的幾率,這對本來血糖就更不容易控制、波動幅度較大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是危險因素。乙醇的攝入會抑制體內(特別是肝臟中肝糖原)的糖原分解,糖原的分解可產生葡萄糖,在我們血糖較低的時候能夠替補上場,保證血糖平穩,如果在兩餐之間饑餓狀態下,糖友可能出現低血糖的情況,這時候飲酒,糖原的分解還會受到抑制,血糖無法更好調節,很容易出現低血糖,不僅是糖友,普通人也同樣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我們肚子饑餓時容易喝醉,正是因為糖原存放不足,而且糖原分解受到抑制,無法更好地分解酒精,要想“增加”酒量,喝酒前墊一些碳水豐富的食物是可行之策。此外,酒精還可能影響降糖藥的藥效,一般來說會增幅降糖藥效果,如常用的二甲雙胍、格列本脲,可出現血糖下降過快的情況,導致頭暈、心慌、冷汗、低血糖的情況發生。
前文也提到了,酒精屬于熱量較高的飲品,不僅如此,酒精傷肝大家眾所周知,而肝臟的健康和我們體內的內臟脂肪息息相關。酒精攝入后95%以上都是肝臟來處理,肝臟負荷較重,而且會消耗自身大部分資源,例如自身合成、運輸脂肪的蛋白質載體,如此一來,自身的脂肪可能無法更好地代謝,更容易堆積起來,誘發高血脂或脂肪肝;另外,酒精的中間產物乙醛是有毒物質, 不僅對肝臟有損害,對身體多個臟器也同樣有損傷。飲酒更容易誘發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而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則更可能增加誘發糖尿病的幾率,糖尿病患者也更因為如此而增加誘發并發癥的幾率。
炎炎夏日,喝點啤酒是不是很愜意。但如果患了糖尿病,這一切都化作泡影,因為醫生都會囑咐病人,不要喝酒。當親朋好友,舉杯同飲時,糖尿病病人只能舉起手里的白開水,略顯尷尬。那么糖尿病病人喝啤酒是否會導致血糖升高呢?
讓我們了解一下啤酒里除了少量酒精,還都有其他什么成分,是否存在導致血糖升高的成分。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制成的。其酒精含量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營養。它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低分子糖、無機鹽和各種酶。這些營養成分人體容易吸收利用。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體內產生大量熱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們稱為“液體面包”。1L12°的啤酒,可產生3344kJ熱量,相當于3~5個雞蛋或210g面包所產生熱量,一個輕體力勞動者,如果一天能飲用1L啤酒,即可獲得所需熱量的三分之一。
由上可以看出,啤酒里含有低分子糖。我們所食用的任何食物都含有糖,只是多少的問題。這也是糖尿病病人飲食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實喝啤酒和糖尿病病人飲食控制是同樣道理,不是絕對不能喝,是需要控制量。
啤酒雖然酒量含量低,但如果過量攝入仍會喝醉,這樣酒精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特別是糖尿病病人。有研究發現酒精通過誘導胰島β細胞凋亡使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可能是酒精導致糖尿病發生的重要機制之一。
啤酒里含有大量熱量,長期過量飲用會導致熱量過剩,脂肪、蛋白質提供熱量減少,會引起脂肪堆積,導致肥胖,這不但對糖尿病不利,對任何人都沒有益處。
服用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時喝酒容易引發低血糖,嚴重時也可以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對糖尿病病人不推薦喝任何酒,但若必須飲酒,需控制量,不要超出酒精里所含總能量。女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男性不超過25g;
15g酒精相當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45ml蒸餾酒;
每周不超過2次飲酒;
避免空腹飲酒。
總結:研究發現飲酒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酒精性肝病等疾病均存在直接或間接性關聯,如果已經明確存在相關疾病,還是能不喝酒就不,畢竟身體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