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啤酒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藍帶啤酒曾作為軍用物資與美軍共赴戰場,從此藍帶啤酒成為美國文化的經典代表之一,同時也因為“永不言敗”的精神內涵,它得了到全世界熱愛挑戰的男人的喜愛。藍帶將軍啤酒是2011年藍帶為了紀念這段傳奇經歷推出的高端啤酒,它代表著男人的正義與忠誠,象征著勝利與榮譽,而且口感、色澤、都非常與眾不同。
2. 美國啤酒文化特色
啤酒有著人類文明一樣悠久的歷史,它先于其他酒類而最早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之中,所以學者把啤酒成為"酒類之父"。考古學家在今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出土的文物發現,啤酒自發明至今已有約6000年甚至更長的歷史了。可以推斷,啤酒的發明者是公元前6000年前后繁衍生息于扎格羅斯山區的蘇美爾人的祖先。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4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批量種植大麥,很有可能為了釀制啤酒。啤酒是基于早期游牧民族面對不斷增加的谷物產量而誕生的產物,是對早期原始農業的一種特殊貢獻。所以歷史學家認為,人類從狩獵、采摘到建立農耕生活方式的變革,順應啤酒釀造的需要更甚于順應食物生產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說啤酒推動了人類文明的腳步。
原始啤酒的誕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卡茲曾在一篇論文中寫道:"已經發現的新石器時期的狹頸陶制容器,就是為釀造啤酒而制成的"。卡茲認為原始啤酒的誕生,應該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他還提出了原始啤酒誕生過程的猜想:某些游牧部落的原始人偶然發現,將野生的大麥或者小麥浸泡在水里,會變成黏糊狀,如果置于外部空氣中,它不會腐爛,空氣中的酵母菌使它自然發酵,顏色逐漸變深,從而釀出了一種帶泡沫的飲料。原始人發現這種飲料富含豐富的營養還能調劑精神,于是廣為傳播,使它成為僅次于動物肉制品的自然食物。
啤酒發源地
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啤酒考古證據,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三位研究人員,在距今6000多年前蘇美爾人的貿易遺址站里發現的雙柄啤酒陶罐。這一證據說明在6000年前,啤酒釀造技術及制陶技藝在兩河流域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他們在1992年11月5日出版的《自然》周刊上發表了關于這一重大發現的論文。此外,有關啤酒發源地的證據也曾經在蘇格蘭的拉姆島(Rhum)上有所發現,那些文物至今也都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還有在中國距今3500多年的商代遺址里,也發現了中國啤酒“醴”即蘗法釀醴的證據。
啤酒花的引入
古代的啤酒由于添加了藥草、枯茗、香桃木和棗椰子等香料,品嘗起來和現代的啤酒相比顯得有些怪異,盡管古代釀造啤酒的過程和現代十分相似。真正的現代啤酒是以啤酒花的引用作為標志的。正是啤酒花所賦予啤酒這種特有的苦味才使得啤酒變得爽口、解渴,這也正是摻啤酒花釀造的啤酒在整個中世紀十分流行的原因。在啤酒中使用啤酒花的最早記錄是斯洛伐克人。據公園448年的文獻記載,當時的斯洛伐克人用來寬帶拜占庭國王使節的啤酒,就是加啤酒花釀造出來的啤酒,帶有一種清香的苦味。在德國的巴伐利亞(Bavaria),威爾海姆公爵四世于1516年制定了歷史上最重要的啤酒法規之一《純粹法》,該法規定啤酒只能使用大麥、啤酒花和水釀造。盡管現在不少啤酒釀造公司并沒有嚴格執行此法,但該法至今還受到德國政府的保護。
現代啤酒的發展
在19世紀以前,下發酵型的儲藏啤酒(LagerBeers)并不普及,只能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和捷克的波希米亞(Bohemia)發現他們的身影。這是一種多泡并相當爽口的啤酒類型,是今天市場上最普遍的商業啤酒。19世紀后由于工業冷藏箱的誕生使得大規模生產儲藏式啤酒成為可能。儲藏啤酒比上發酵型的艾爾啤酒(ALeBees)清澈、清淡,苦味也那么重。大規模投入市場以后,逐漸成為了市場上的主流啤酒類型。然而在現今的英國、比利時和部分德國城市,人們還是十分抵制儲藏式啤酒而鐘情于艾爾型啤酒。
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拿破侖的埃及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當地已盛行啤酒酒宴。啤酒的釀造技術是由埃及通過希臘傳到西歐的。
1881年,E.漢森發明了酵母純粹培養法,使啤酒釀造科學得到飛躍的進步,由神秘化、經驗主義走向科學化。蒸汽機的應用,1874年林德冷凍機的發明,使啤酒的工業化大生產成為現實。全世界啤酒年產量已居各種酒類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產啤酒101588.7Ml。
3. 美國啤酒文化特點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他們 比較的隨意,不會太拘束,比如他們一般來說朋友離開都是不說再見之類的話的.
英國人就比較的講禮儀,不像美國那樣隨意.
而中國,這個連我自己都有點講不來,各地有各地的差異.
美國和英國那里的人去別人家做客人,美國人會帶些東西過去,比如說啤酒什么的,而英國人就不知道了,在吃飯的時候客人會向主人討要食物,如果不這樣,會被主人視做很不禮貌的行為.
而我們中國則相反,我們到別人家去都比較的客氣,和他們國家剛好相反.
他們國家喝酒都是漫漫喝的,而我們中國則有勸酒文化,喝酒都是一口一口地暴飲.
4. 美國啤酒文化歷史
百威啤酒誕生于 1876 年,為百威英博啤酒集團擁有,是全球最暢銷的啤酒品牌之一,曾被譽為“啤酒之王”。百威英博集團是美國最大的啤酒公司,它占據了美國 49.2 % 的市場份額,在全球擁有約 30 座啤酒廠,其中有 12 座在美國本土。
百威啤酒于 1995 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其卓越的品質在超高端啤酒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
2019 年,百威啤酒首次成為最有價值的啤酒品牌。據財經公司分析,這與百威啤酒成為 2018 年國際足聯世界杯(FIFA World Cup)的贊助商很有關系。
百威啤酒由大米、大麥芽和啤酒花釀制而成,酒精度一般為 5%
5. 啤酒 美國
1.澳大利亞的瑪格麗塔河谷和亞拉河谷,這里是絕好的釀酒地區,我們知道啤酒的保質時間并不長,所以如果酒莊如果能夠自己在附近開一個酒吧是最好的,這里有許多酒吧,比較流行的啤酒有味道濃郁的沒事啤酒,有適合在夏日消渴解暑的比利時白啤,還有些特色酒,如杜松子啤酒、咖啡啤酒等。
2.意大利,現在是個經濟時代,什么火搞什么,意大利的酒莊也不例外,意大利的很多葡萄酒莊同時釀造啤酒,他們創造性的把啤酒和葡萄酒結合起來,把葡萄酒汁和麥芽糖汁混合在一起,有的還把貯藏葡萄酒的酒窖來釀造啤酒。我們不得不佩服意大利人的創意,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創造出更多具有創意的啤酒。
3.非洲。非洲人歷來愛喝啤酒,其首屈一指家酒莊成立于1983年,很快這種酒莊迅速流行開來。
4.新西蘭納爾遜·塔斯曼地區。那里是啤酒的主要產地,如果你到那里,一定不能錯過當地的手工精釀啤酒,現在各行業都流行純手工制作,酒也不例外,新西蘭的手工精釀啤酒也在世界范圍內流行開來。
5.日本。日本雖然吸收了很多中國文化,但也發展出了他們自己的文化,他們釀制的啤酒也像他們生產的產品一樣以精致為賣點,當然,他們也通過自己當地的農產品如紅薯、柚子、紅米進行釀造,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6.韓國,韓國的啤酒也像他們的一樣,只是最近這些年才開始發展起來的,這都多虧了從國外移民到這里的啤酒商,帶動了當地啤酒業的發展,同時讓他們本土的酒水品質得到了提高,如果你去韓國,
6. 英國啤酒文化
釀造啤酒是由英國人最先釀制的,最早埃及人發明的。
7. 西方啤酒文化
但在全球市場百威啤酒是“啤酒之王”
粗略的看大概有以下這些原因:
首先,青島啤酒源于1903年日耳曼啤酒公司建于青島的分公司,使用歐洲工藝,啤酒對于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來講只是外來品,而百威啤酒是誕生于1876年的美國的本土品牌,歷史越久遠的品牌,仍然長久地屹立行業頂峰,首先就反映了其實力,并且消費者會對歷史久遠的品牌更有好感;
然后我覺得兩個品牌在全世界占的市場份額也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美國的品牌往往在全球都有很大的競爭力,先進的制造工藝,寬松的政策和雄厚的資金,在廣告效應、市場推廣等等方面為百威成為啤酒行業的超級品牌提供了保證。
還有啤酒文化的問題,西方因為有久遠的啤酒文化,有強大啤酒品牌生長的豐富土壤。
當然,原料和工藝是最直接的原因。
我不是行家,覺得兩個牌子都好喝,而且更支持國產品牌,但非要比較一下的話,百威的口感更柔和,味道更濃郁。
8. 德國啤酒文化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的“藍色紀念碑”上,記錄了公元前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事實上,啤酒的發明者正是蘇美爾人。
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并沒有豐富的泡沫。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制作啤酒,而且他們還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獻給農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倫人中得到了普及,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那時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藥用價值,紛紛用啤酒制作藥物。希臘人也非常熱愛喝啤酒,他們從埃及人那里學會了釀制啤酒的方法。
公元4世紀時,啤酒傳遍了整個北歐。啤酒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其中英國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釀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較有名的一種。英國出現的一種黑啤酒也非常有名,與現代的黑啤酒已經很相似。公元1世紀,愛爾蘭人自行釀制出了一種跟現代的淡色啤酒相仿的啤酒。
關于啤酒
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大公威廉四世發布《德國啤酒純酒法》規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麥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時是最早的食品法律。
19世紀,有了冷凍機,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后熟的處理,就是這一發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1900年,俄羅斯技師首次在中國哈爾濱建立了啤酒作坊,中國人開始喝上了啤酒。1903年,英國人和德國人又在中國建了英德啤酒廠,就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9. 歐洲啤酒文化
中世紀之前的歐洲城市,相對很干凈,水源受污染的并不多,直接喝也不會有大問題。
但是,蠻族入侵后的歐洲,城市排污系統被廢棄,人畜糞便到處都是,除了人煙稀少地區的天然水源還算干凈,其他水源都是又臟又臭。中世紀人也不是不喝水,但是很多人喝這種臭水實在是難以下咽,再加上喝完之后會得病死亡,大家慢慢的也就很少喝生水了。
至于熱水,那時候的人們沒有細菌的概念,他們覺得把水燒開放涼了喝,和直接喝涼水沒有啥區別,為啥要多此一舉?東方人喝熱水因為茶文化的普及,最初也并非為了防止生病。
總之,因為沒有干凈的水源,而人又離不開水,所以歐洲人把目標轉向了酒。
中世紀歐洲人有兩種酒可供選擇,在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氣候適合葡萄生長,所以產出了大量的葡萄酒。在不適合葡萄生長的北部地區,比如德國、英國,葡萄酒比較貴,一般人都是喝啤酒。
但是,中世紀的釀酒技術并不高,不管是葡萄酒還是啤酒度數都很低,味道好一些就像現在的低度果酒,品質低的味道就會千奇百怪(當時幾乎每個家庭都釀酒,品質無法保證)。
但是,酒畢竟更容易保存,喝了不會讓人生病,而且味道比臭水要好得多。于是,大家開始把酒當成水了……中世紀晚期,歐洲很多地區的成年人平均每天喝兩升的葡萄酒或者啤酒,地中海地區的人們每年平均飲用四百升葡萄酒。越是富有的人,飲酒量越大。至于底層貧民,只能喝自己釀制的“酒”,還是要節省一點的。
實際上,中世紀歐洲的酒,只能算是味道奇怪的飲料,度數非常低。大家為了活命,只能喝這種東西了。